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唐故上都龙兴观三洞经箓赐紫法师邓先生墓志铭 唐 · 郑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据真格。功行满千者身登仙。
五百者子得之。三百者孙得之。
昔许子何阴功密德。流于七世。
东晋而远游长史小掾三人登升。主簿而下七人度世。
是知元根灵荫。必有所逮。
太元真人长君。乘云龙白日上升。
常恨以激俗警弟。不能潜通隐化。
为剑解术。则终始混世。
乃灵真之本也。二事者先生宜其得之。
邓氏得姓在春秋。两汉魏晋。
继有贤杰。洪源演派。
或仕或隐。自累世咸居抚州麻姑山
乐天和。不以轩冕婴累。
洪嗣道高于世。开元中诏赠临川太守
生福唐尊师讳紫阳。以道法佑明皇帝为元门之师。
尝用下元术。使神卒朱兵讨西戎之犯境。
若雷霆变化。犬戎大败。
时称为神人福唐生华封尊师讳德诚
少随福唐侍内禁。元宗奇其颖悟曰。
斯子必为教主。因以巾简授之。
使居华封观。其交神通灵。
除害利人之事。备于先生所撰家纪。
先生即华封之从子也。讳延康
天机元挺。法相冲雅。
贞元初随师于会稽。受三洞笔箓。
寻复麻姑山。葆神茹气。
澹然与天倪元合。三景五牙二星八道之秘。
云章龙篆斋元醮会之法。神悟灵契。
悉臻宗极。屡为廉使郡守请敬师受。
排邪救旱。显应非一。
元元张𰍈之道。大行于钟陵间。
宝历中。旧相元公制置江夫人有疾。
忽梦神人云。何不求麻姑仙师。
元公遽命使祷请。既至而疾果愈。
夫人稽首奉箓。俱为门人。
复以明威上清之道授邹平公文于广陵凉公逢吉于夷门。
自是藩服大臣。争次迓劳。
太和八年秋。又诏至阙下。
嘉其道德。籍隶太清宫
暇日游龙兴观。见坛宇圯。
怵然曰。岂可使胜地堙废。
吾其居而化之。遂精严像法。
建济静治(音持)。洎幢节龙缯之用。
约数万计。不一二岁其功成。
皆斋章符醮之赠。固不封殖于民也。
开成初鸿胪少卿屈突谦妻李氏魅狐得孕。
厥害滨死。先生以神篆针砭。
既服而诞。则妖雏数首皆毙矣。
道尊而神昶。每与王言。
归于清净。与公卿言。
戒其止足。与将进者言。
勉于澹泊。与其徒弟子言。
勖之勤久。每传法授箓。
持炉焚章。俨容虔虑。
间不容发。故自三事巳降。
多执香火之礼。神都威仪与名德道士
半出于门下。法教之盛。
近未有也。昭肃皇帝兴唐观
访先生修真之道。宸旨嘉豫。
锡以紫服。后帝受箓于南岳广成师
先生为监度。上嗣位。
尔时于内殿访其元言。第以道德黄庭西升经旨应对。
若丹砂硫黄之事。置而不论。
居常惟食元气。微饮旨酒熊经鸟伸而已。
故甲子馀八十而颜朱无縠文。岂非嘘吸冲和栖真通粹之效欤。
前岁季冬。以坠足告疾。
止不能履。他无所患。
今年十月。忽料经典告牒。
及所撰科法仪轨。一以焚之。
弟子请其故。默而无复。
下会夜梦游神乡。殆非人间世。
后辄独坐叩头称善。门人问之。
答曰。吾今在天台修斋。
汝去无扰吾也。十一月庚申
形解于观之清室。享年八十有六。
据真为右弼王真人治桐柏金庭山。即天台之洞台也。
先生其授事于斯乎。且法不可绝。
家风宜有人承之。道德经以子孙祭祀不辍为贵。
则真冑之续。宜其然哉。
先生有子三人。长曰道牙。
舒州太湖丞。授三洞经箓。
次曰道石(本缺一字)。试协律郎
假职闽越。次曰道苗。
袭经符。奉斋戒。
以法教之系。驻于龙兴
道牙奉遗告护元舆归于故山。以十三年十二月三日
葬于抚州南城县故乡諲潭里湖头村灵山硖。祔曾祖父茔。
呜乎。浮游于四方。
云无心也。光赫于上京
教可行也。神于故乡。
孝不忘本也。畋授正一法于先生宇下。
今令似以铭石见托。既熟元范
非所宜辞。乃挥涕为铭曰。
修之身。其德乃真。
真不渝。与化为徒。
蟺乎剑乎。后何斯年举空衣于山隅。
太庙直庐。与孺文公弼。赋得荷花联句甲寅 清 · 南有容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䨓渊集卷之八
水花充淹留,爱兹晚色净(䨓渊)
我来五月初,圆钱浮已盛公弼
亭亭吐高,蔓蔓引蒂永孺文
方沼邻清庙,托体在幽境公弼
匪嫌处泥滓,所贵保清静(䨓渊)
交加意相因,长短势不整孺文
芳葳尚敛滋,小萼已含耿(䨓渊)
将敷惊泄馥,既绽嗟孤靓孺文
岛风亚薄妍,藻日叠新映(䨓渊)
房暄妥蝶翅,荫密深鱼泳公弼
受雨暧晚悴,裛露俨朝炳孺文
池阁坐永昼,虚凉稍无竟。
怡然惬素襟,赏兹清通性公弼
已被君子怜,宁辞君子病。
姿惭竹君劲,色逊鞠衣正。
薄耀芍艳,易谢朝菌命。
化功固无全,永慨发沉咏。
苍松立其侧,使我屡引领(䨓渊)
东林寺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四
古者将有圣贤。必应山岳。尼邱启于夫子。鹫岭保于释迦。衡阜之托恩。天台之栖顗。岂徒然也。故知土不厚则巨材不生。地不灵则异人不降。阴骘潜运。元符肇开。宿根果于福庭。大事萌于净土。其来尚矣。东林寺者。晋太元九年慧远法师之所建也。世居雁门楼烦。俗姓贾氏。童妙神悟。壮立精博。初涉华学。不读非圣之书。中留范经。尤邃是田之说。尝就恒岳。觏止道安。火遇于薪。玉成于器。虽根种诸佛。而果得一时。师子吼言。载闻顺喻。维摩诘答。更了空门。安住四依。修舍二法。和尚叹曰。吾道行者。惟此人焉。属朱序寻戈。缁徒逃海。道由兹岭。冥契宿诚。谓其徒曰。是处崇胜。有足厎居。居地若无流池。曷云法宇。大谁神庙。特异莲峰。结跏一心。开示五力。以杖刺地。应时涌泉。既殊祥。因立精舍。坚卧禁戒。宏演妙乘。浮囊毒流。木铎正教。首唱南部。转觉后人。以智慧刀。断烦恼锁。由是真僧益广。妙供日崇。隘其本图。宏其别业。乃进自香谷。集板安栖。即昙现之门生。邻慧永之阿若。相与撰平圃。踰层岩。在山之阳。居水之右。经其始而未究其末。有其所而未虞其劳。当是时也。桓元司人柄。斡国钧。以福庄严。因憍檀施。书日力之费。尽土木之功。缭垣云连。厦屋天耸。如来之室。宛化出于林间。帝释之幢。忽飞来于空外。至若奥宇冬燠。高台夏清。玉水文阶而碧池。瑶林藻庭而朱实。琉璃之地。月照灼而徘徊。旃檀之龛。吹芬芳而馝馞。相事毕集。微妙绝时。罗什致其澡瓶。巧穷双口。姚泓奉其雕像。工极五年。殷堪抠衣而每谈。卢循避席而累赞。道宏三界。何止八部宅心。声闻十方。足使诸天回首。观其育王赎罪。文殊降形。蹈海不沈。验于陶侃。迫火不爇。梦于僧珍。愿苟存诚。祈必通感。既多雨以出日。乍积阳以作霖。则有形图西来。舍利东化。或塔涌于地。或光属于天。谢客欣味而成文。刘斐诋诃而覃思。所以山亚五岳。江比四溟。地凭法而自高。物因词而益重。洎梁有崇禅师者。传灯习明。安心乐行。指拳犹昔。薪尽如生。次有果暀二法师。僧宝所钦。克和止观。法物为大。用继住持。上座昙杰寺主道廉都维那道贞等。皆沐浴福河。栖止净业。诸结巳尽。白黑双遣。众生可度。名色两忘。纂盛名于旧人。启新意于今作。重建雅颂。远托鄙夫。代斲有惭。岂云伤手。握笔馀勇。曷议齐贤。但相如好仁。慕蔺名而激节。伯喈闻义。读曹碑而叙能。傥青包于蓝。冰寒于水。非曰能也。固请学焉。其词曰。
山兆发。真僧感通。
刺泉有力。呵神致功。
法仪外演。禅心内融。
性除遍执。门开大空(其一)
瞻礼云集。厎居峰薄。
越岭图胜。降平规博。
信臣檀施。护供兴作。
大起重阶。广言阿阁(其二)
严幢涌出。宝塔飞来。
尊容月满。法宇天开。
化城改筑。道树移栽。
清梵乐。石敞花台(其三)
金容海游。法影山荐。
毒龙业消。鱼子心变。
万里西传。一时东现。
华戎异闻。穹厚惊眄(其四)
远实法主。谢惟文伯
光颂累彰。德名增勒。
助起江山。声流金石。
一言可追。千载相激(其五)
了性了义。或古或今。
止持绍律。定慧通心。
睹物情致。怀缘道深。
敢凭净业。永纪禅林(其六)
大宋襄州凤山延庆禅院传法惠广大师寿塔碑铭(并序淳化五年六月 北宋 · 潘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六
苍润玄泉,万仞衍弥卢之项;
青峰妙岭,千寻淩渤澥之心。
理备三才,天即地而人即法;
道隆千古,法即人而□(石碎,缺廿八字)佛證菩提,喜舍话三乘之性;
禅令顿悟,慈悲开五叶之源。
法雨高垂,益润等乾坤覆载;
玄风远布,光辉齐日□(缺廿八字)达此是真如之境;
识心了性,悟斯为般若之源。
有以见惠广大师之旨趣也。
师名归晓字信天
(缺五字)□□出□(缺廿字)光元年,岁在癸未,诞生之时,天地明肃,清烟绕室,白日凝空,仁里荣观,亲疏共庆。
年六岁,父令诵诗(缺四字),□菩萨。
幼不食肉,□随母斋(缺十字),旦白父母曰:「志求出家,□垂□□」。
父问曰:「出家何谓」?
云:「愿归清净之门,早悟真源之理」。
唐清泰三年闰月八日,年□(缺二字)□城延寿禅院礼清遇和尚为师。
初到(缺七字)家当为何事?
对曰:「我欲见佛」。
师云:「汝若志心,佛当必见」。
自始采薪击磬,汲水添鉼。
暑往寒来,精勤靡间。
朝暮扫地,□□摩经。
至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
凝然而立,云浮生(缺五字)语,惊喜讶之,乃命阇梨□与落发。
幼禀天性,雅静雍和,言直志端,异常罔测。
晋天福五年暮春十六日,向邢州开元寺授戒,始□毗净威仪,登般若玄门。
披四分之律风,耀一轮之戒月。
神清耿耿,如鹙子□□□峰;
骨秀昂昂,似饮光行于鹿苑
初夏,师令诵律,半月念终。
五年依止于师□,一志精虔于旦暮。
师忽问曰:「汝知玄理□□,何不往乎参问」?
于是辞师南北,渡水穿云,游东洛,入西□□□□礼知识。
后至长水,见灵泉道人,乃申一问:「无云还有雨也无」?
对云:「有」。
良久沉思,又祀三拜。
遂□洛汭,入□氏峡,过黄沙里,渡□渌水千重。
睹高岭之烟云,问含珠之秀丽。
□□□上,到卧龙追虎之郊;
遇赏襄阳,见解佩沉碑之浦。
西之广德,罥细雾之轻烟;
南□含珠,上巅崖之峻峤。
初到时,师置起拂,对曰:「海上龙横,人天总见」。
师又拈柱杖放在面前,对□□□罔测。
师云:「少年老大」。
尔后因兹入室,乃遂升堂。
□益朝昏,随流上下。
中秋夜,师大上堂,海众云集,特申一问:「明月当天,为何不照学人心意」?
师云:「一轮皓色光三界,八识慞狂昧□□」。
□斯示谕,顿息机缘。
如四海之閒云,似五天之孤月。
一从参觐,六换炎凉。
采□□,以申供侍。
忽一旦暂辞香砌,略别师颜,造随阳护国名筵,至安陆竺乾胜会。
有时途路上见□□□□,「野□有霜宿,孤峰无水斋。
白云随步步,黄叶落挨挨。
若遇松里,风寒□碧崖」。
而又前之荆渚,顺诣湖湘,旋回五缀于凤山,乃挂六镮于延庆
值当院通性大师来自芭蕉,□□□□,一从慕□,八载依仁,翊辅辛勤,星霜靡閒。
不期通性示寂,缘终王□□园。
分明嘱授,惟惭薄鲜,退让德人,匪敢承当,深增婉
乃请首座惠超上人开堂为众,未由半载,又□□□。
大宋建隆元年十二月十九日惠崇院主守旻维那及大众等密上请疏:「闻王太师愿请院主晓上人开堂为众说法住持,勿阻告投,希从众望」。
岂谓台情喜允,又舍□天□□□大斋共申祀请。
于是龙幢虎节,□□俗□赴以□□远迩英贤□莲幕金璋而济济。
众乃荣登花座,如月满以当空;
信礼焚香,似□花而映水。
坐定良久,师云:「道德荒闲,虐受□□见□□□愧□□□硕德吹扬。
逊让未遑,倍□悚惕,而□□诸仪密意□枉目前悟即刹那□之永□□承三请,须露一言,幸对人天,有疑请问」。
寻有僧问:「师唱杂家曲,宗风嗣阿□」?
对云:「道□□□□□□,慈云法雨布人天」。
又有僧问:「如何是□」?
对云:「道州出矮子,后有进士樊」。
复问:「生死色空,如何免会」?
对云:「有路易寻三岛客,无门难觅九天人。
忝承重命但愧转,□□论古圣兴慈」。
□□□□□一佛刹至一佛刹曲□□□□□祖□玄极有奥青霄得□,明之者目下醒醒,昧之者途中浩浩。
尔后禅林益茂,海众臻盈,八方清信,鸿英咸皆景重
丹禁公卿,朱紫尽总钦依。
遂□水□□□□□□□□偃盖,灵禽去而瑞鸟来;
绿竹□□,丹凤集而苍龙至。
开宝二年南阳侍中张公讳永德,闻师道,仰师德,甚欲披云,无由睹月。
虽□封域,俱守藩□。
□聆清净之芳音,莫到白云之嘉□。
是飞章表,愿降天衣。
果蒙圣主允从,特赐皇恩紫绶。
由是专差人使,送至凤山,表三台景望之恭虔,作一旦辉今之耀古。
太平兴国三年寿州□□太尉王公□承衍,天边向誉,日下钦名,遥瞻雪峤以倾心,远望莲台而礼足。
载陈章奏,荐乞加恩。
沐天慈贻惠广师名承□□□。
玄林苍翠,致使襄江楚□高□芳名□□□□□□传嘉□□龙神踊跃。
藤萝蓊郁,映天河月岛以连云;
殿阁峥嵘,□鸳瓦□梁而对日。
霜钟暮击,清声扬六律之音;
月磬朝鸣,□□□五音之韵。
师恒为□无□□□无仍有者,一切众生亦有;
众生无者,一切诸佛亦无。
乃有高品刘供奉问:「龙廷金口问,□何对玉机」?
师对云:「凤阁龙楼远,尧云舜日新」。
又有□□不慕诸圣不重□□□□□对云:「此问太低,何不近上问」?
又有进士刘岳问:「得失是非,一齐放却时如何」?
对云:这一条□□阿谁□师云:「一真理性,同天地以难穷;
五蕴虚浮,□□□□易□」。
遂有天水赵普者,礼让通明,玉石金兰,作性温良,□义青,白月为心,实阊阖之笙篁,乃人伦之□镜。
□师示谕,不觉凄凉,遂舍家财,拟修寿塔,粗表精素,以俟送终。
乃□□言,愿垂允许。
师忽闻已,默然未从,虑害于人,恐伤于物。
又与彭城刘氏再三共礼,方可从之。
端拱元年岁在戊子五月一日,师寿年六十六,择胜地,选良时,赵公以舍宝□材□□□霜斤□□□然先立塔亭一座,三间九架。
奇哉!
壮丽轮奂,□□明。
窈窱虚幽,豁然□雅。
圬墁了日,清□至而碧雾凝;
结兀圆转,玉光旋而金乌绕。
后有僧义永上人者,天雄□□,□水精英,为奈苑之枝,作祇园之翠叶,睹斯盛事,拟助良缘,自□□能以修石塔,众皆忻赞,不可违之。
天水赵公闻之甚喜,于是开山取石,随日月以忙忙;
凿壁穿崖,逐寒喧而□□。
□□因缘契合,□□心坚,匠巧材丰,俄然告足。
乃般乃运,以凿以镌。
□□□□砻之合成,莫不上下高□,方圆备□。
周回而山海攒攒,内外而花云蔟蔟。
盘龙走凤,飞腾如出□奔山;
□□□□,□□似□天□地。
腰短拂𠐼,如舞踏以惊人;
脚细胡□,似吹弹□□众。
巍峨□丽,□祥烟上贯三天;
□□□□,□□□平吞九地。
其塔也,东连东海,西接西天,南观□□洪荒,北□□云紫塞。
□使陵迁永在,谷变恒存,非凭琬琰辞文,莫记年华日月。
□平才非二陆,学谢三□,□□天□□□□□□□□□□□□又忝随秋贡,过南宫,陪丹凤,翱□□□春闱。
□北□□□□失意,而后同之汉上,乃届禅扃。
蒙硕德以延容,向金□而栖隐。
时观水□如□□□之□日睹□□□□□□□□□□□□□上人忽将实录□托□□□□□村□乃□□□及□□水部,乏雕金琢玉之功;
演思云间,叙达士通仁之记。
然□□□敢述大名,不□□□□为□曰。
按:民国《湖北通志·金石志》卷七,民国二十三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唐石圯山故大禅师塔铭 唐 · 僧清昼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七
天作高山。山孕人灵。其间气则贤人当之。而动用有异。夫黄鹤游于天。骊龙乐乎渊。从其性也。贤人治世则匡赞我后。出世则诞敷上乘。圯山禅祖其人也。师讳神悟字通性陇西李氏之子。其先属西晋板荡。迁家于吴之长水。世袭儒素。幼为诸生。及冠。忽婴业疾。有不可救之状。咎心补行。力将何施。开元中。诣前溪律师。请医王之方。执门人之礼。师示以遣业之教。一日理忏。二日事忏。此神圣所授。行必有徵。遂于菩提像前。秉不屈之心。爇难舍之指。异光如月。朦胧绀宫。极苦可以感明神。至精可以动天地。盖菩萨之难事欤。洎天四中受具足戒。身始披缁。天八中举尤异行。名隶寺。逮其晚节。益见苦心。每岁置法华道场九旬。入长行礼念。观佛三昧。于斯现前。因语门人曰。夫阴薄日而何伤。风运空而不动。苟达于妄。谁非性耶。方结宇于劳劳山东。中据石圯。达分仙渚。猛兽驯于禅榻。祥云低于法堂。中夜有山神现。谓禅师曰。弟子即隋故新成曹世安。生为列侯。死典南岭。今和尚至止。愿以此永奉经行。言讫。隐而不见。故吏部员外李公华今殿中侍御史崔公益。尝问孔老圣教优劣于吾师。对曰。路伽也。典籍皆心外法。味之者劳而无證。其犹泽朽思春。乾水取月之相。去天何远乎。去辛卯年春。寝疾大渐。于戏。悼死乐生。下士之事。吾师了性空。岂关情哉便趺坐告终归于寂乐。其时世寿六十三。惠寿二十六。阇维之日。获舍利五百馀粒。珠颗累累。灿然在瞩。盖由专精所致。门人湛一图一。洁身力行。夏浅功崇。亦分河不绝之意也。吾闻古之君子。生有名而死有谥。勋业昭乎彝器。箴规焕乎方册。何有哲匠。作人天师。遗德不书。吾谁仰则。铭曰。
声传于籥,剖之无根。
象出于鉴,穷之不源。
至人应物,体寂名存。
寂可神照,名宜性泯。
妙用无生,示生而尽。
灯留火续,骨化珠分。
真子徒仰,慈声不闻。
堂披遗影,地起方坟。
万木春析,诸天昼曛。
年年世上,空望归云。
述书赋上 唐 · 窦暨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七
古者造书契。代结绳。初假达情。浸乎竞美。自时厥后。迭代沿革。朴散务繁。源流遂广。渐备楷法。区别妍媸。洎于我唐天宝末。国有寇难。府库倾覆。散坠闾阎。而兴复京都。所司徵购。得其归者盖寡矣。余至德中往往偶见。祛积年之遐想。骇此生之新观。虽欣鄙夫之幸遇。实为吾君之痛惜。恨沈草莽。上达无阶。因记彼而固求。愿沽诸而善价。然为监临动静。公私贸迁。徒暂披玩。终归他室。今记前后所亲见者。并今朝自武德以来。迄于乾元之始。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咸备书之。(周一人史籀秦一人李斯汉二人蔡邕杜操魏五人韦诞虞松司马师司马昭钟会吴二人皇象贺劭晋六十三人齐献王元帝成帝康帝孝武帝武陵王会稽王杨肇山涛嵇康张翰蔡充顾荣刘琨孔侃孔瑜陶侃熊远应詹卞壸刘超谢藻庾亮庾怿庾翼庾准郗鉴郗愔郗昙郗超郗俭之郗恢谢尚谢奕谢安王导王劭王珉王羲之王献之王廞王濛王述丁潭何充刘讷刘炎张澄刘璞张翼桓温元江沈嘉刘瑰之刘廞范汪范宁诸葛长民刘穆之温放之杨羲宋𡋺宋二十五人武帝文帝孝武帝南平王海陵王谢灵运谢方明张茂度张永羊欣孔琳之薄绍之王敬宏王思颜峻桓护之骆萧思话庞秀之巢尚之裴松之徐爰江僧贺道力齐十五人齐高帝武帝竟陵王褚渊褚贲徐孝嗣王僧虔王慈王志王俭刘撝顾宝光胡楷之徐希秀张融梁二十一人武帝简文帝邵陵王孝元帝萧确萧子云王克陆杲任昉傅昭朱异王籍殷钧阮研王褒萧特庾肩吾陶宏景江茜周宏让范怀约陈二十一人武帝文炀帝沈后新蔡王庐陵王永阳王桂阳王释智永智果江总徐陵沈君理袁宪毛喜蔡景历蔡徵顾野王伏知道谢嘏贺朗北齐一人外五代祖刘隋五人刘元平房彦谦卢昌衡赵文深赵孝逸唐四十七人神尧皇帝文武圣皇则天武后睿宗开元皇帝汉王元昌岐王元范李怀琳欧阳询欧阳通虞世南虞纂虞焕褚遂良陆柬之薛稷房玄龄殷仲容王知敬王绍宗孙过庭张旭贺知章徐峤之徐浩李造韩择木田琦卫包蔡有邻郑迁李权李枢李平钧王维王缙史惟则李阳冰家舅绘姨兄明若山宋儋李璆萧诚张从申吕向长兄蒙马氏妻刘秦姝等亲见者所言)并错综优劣。直道公论。或理尽名言。即外假兴喻。虽阙标旧品。而毕寄斯文。刊讹误于形声。定目存于指掌。其所不睹。空居名额。并世所传拓者。不敢凭推。一皆略焉。其辞曰。
尝考古而阅史。
病贱目而贵耳。
述勋庸而任人。
挥翰墨而由已。
则知亲瞩延想。
如见君子。
量风雅之足凭。
奚卷舒之能已。
古犹今也。
斯得美矣。
虽六艺之末曰书。
而四人之首曰士。
书资士以为用。
士假书而有始。
岂特长光价于一朝。
适容貌于千里王羲之蕺山姥六角扇五字字索百钱人竞买去梁元帝书亦云千里之面首转觉为能矣)
篆则周史籀
秦李斯
汉蔡邕
当代称之。
俱遗芳刻石。
永播清规。
之状也。
若生动而神凭。
通自然而无涯。
远则虹绅结络。
迩则琼树离披。
之法也。
驱妙思而变古。
立后学之宗祖。
如残雪滴溜。
映朱槛而垂冰。
蔓木含芳。
贯绿林以直绳。
伯喈三体。
八分二篆。
棨戟弯弧。
星流电转。
纤逾植发。
峻极层巘。
周秦汉之三贤。
余目验之所先。
石虽贞而云亡。
纸可寄而保传史籀周宣王时史官著大篆教学童岐州雍城南有周宣王猎碣十枚并作鼓形上有篆文今见打本吏部侍郎苏勖叙记卷首云世咸言笔迹存者李斯最古不知史籀之迹近在关中即其文也李斯上蔡人终秦丞相作小篆书峄山碑后其石毁失土人刻木代之与石上本差稀又至德中安史败后四从弟沼于河阳清水渠下得传国玺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点画皆隐起作龙鸟状侧文小篆曰魏所受汉传国玺背上蟠螭一角折鼻尖有黄疵瑕按验谱牒乃无差舛云所书蔡邕伯喈陈留人终后汉左中郎将今见打本三体石经四纸石既寻毁其本最稀惟棱隽及光和等碑时时可见)
草分章体。
肇起伯度。
时君重而立名。
自我行而作故。
掣波循利。
创质畜怒杜操伯度京兆人终后汉齐相章帝贵其迹诏上章表故号章草今见章草书五行)
魏之仲将
奋藻独步。
或迸泉涌溢。
或错玉班赋。
迹遗情忘。
契入神悟
然而负才艺。
履危惧。
膏明自煎
鬓发改素。
生非其代。
痛惜不遇。
名微格高。
复见叔茂
体裁约。
肌骨丰嫭。
如空凝断云。
水泛连鹭韦诞仲将京兆人终魏光禄大夫时凌云台成先误钉榜明帝使坐笼以鹿卢引上就书去地二十五丈及下鬓发皓然虞松叔茂会稽人终魏中书令大司农今见隶纸草书具姓名一纸十一行也)
子元之瑰迹。
子上之雄神。
量蕴文儒。
才苞古真。
或寄词达礼。
任道怀仁
或仰则钟繇
平视卫臻
如晴郊驷马。
维岳降神司马师子元河内人终魏录尚书事大司马忠武公及炎受禅追尊曰景皇帝今见正书带名一纸一十二行弟昭字子上魏相国录尚书事封文王追尊文皇帝今见正书具姓名两纸共一十二行)
士季之轨辙。
审钟家之超越。
将遗古而偕能。
与象贤而蹈拙。
如后生之可畏。
实气盖于前哲钟会士季颍川子终魏征西将军今见带名行书一纸八字)
广陵休明。
朴质古情。
难以穷真。
非可学成。
似龙蠖蛰启。
伸盘复行皇象休明广陵人终侍中吴青州刺史今见带名章草帖表七行并写春秋哀公上第二十九卷首元年馀自二年十三年尽尾足其纸每一大幅有一缝线联合之六元凯押尾云此是茧纸紧薄有脉似桦皮以诸茧比类殊有异者也)
贺氏兴伯
同时共体。
瘠而不疏。
逸而寡礼。
等殊皇贺。
品类兄弟(贺劭字兴伯吴兴人终吴太子太傅见章草书带名一帖五行)
司马氏之受禅。
炎为帝祖。
伟哉齐王
手迹目睹。
翰墨之外。
仁贤是优。
重则突兀嵩华。
轻则参差斗牛司马攸大猷文帝第二子武弟封齐献王官至侍中大司马今见正书带名凡四段共三纸书有痛惜羊祜之言晋姓司马国犯先讳不言晋也)
逮乎龙化东迁
景文兴嗣。
天然俊杰。
毫翰英异
元帝之用笔可观。
世瑜之呈规仰似。
如发硎刃。
虎骇鹗眙
懦夫丧精。
剑客得志元帝讳睿景文东朝中兴之主当东迁谣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即其人也今见潜润正书具姓名一纸七行兼杂批约有十处)
成帝则生知草意。
颖悟通谙。
光使畏魄。
青疑过蓝。
劲力外爽。
古风内含。
若云开而乍睹晴日。
泉落而悬归碧潭成帝讳衍字世禄元帝孙明帝子庾氏内今见草批谢草张澄启七行)
康帝则幼少闲慢。
迥出凡境
驷马安车。
不尚驰骋康帝讳岳世同成帝弟今见行书批刘讷启四纸共七行)
真率孝武
不规不矩。
气有馀高。
体无所主。
若露滋蔓草。
风送骤雨孝武帝讳曜昌明文子今见行书一纸又两帖等杂批六处共有二十一行也)
赳赳道叔
远淳迩俗。
全姓名而孰多。
议风度而不足。
元子惮其威武
吾徒遵其轨躅武陵王晞道叔明帝弟今见具姓名正书一纸三行)
道子雅薄。
绵密纤润。
露轻藏沈。
假曲蹑峻。
犹尺水之含众象。
小山之拟万仞会稽王道子孝武帝子今见具姓名行书一纸凡七行)
季初则隐姓名。
展纤劲。
写拓共传。
赏能之盛。
犹踞牙钩爪。
超越陷阱杨肇季初荥阳荆州剌史今见草书一纸十行有古署榜无姓名今共传拓之)
巨源正书。
朴略仍馀。
染翰忘筌。
寄情得鱼。
若披坚草泽。
匿锐茅庐山涛巨源河内侍中司徒今见正书带名一帖四行)
叔夜才高。
心在幽愤。
允文允武。
令望令闻。
精光照人。
气格凌云。
力举巨石。
芳逾众芬嵇康叔夜谯国人晋中散大夫今见带名行书一纸五行)
季鹰有声。
古貌磅礡。
虽无名验
攀附张索靖)
如凝阴断云。
垂翅一鹗张翰季鹰吴郡大司马掾今见草书一帖三行有古榜名满骞押尾)
子尼约。
片月孤峰。
千岁之下。
森森古容蔡充子尼陈郡晋成都王子谟过江食蟹遇毒者本朝尚书仆射见带名草书一帖四行)
彦先尚质。
无而不有。
犹崆峒之上。
世俗谁偶顾荣彦先吴郡骠骑将军今见草书带名三帖共有一十二行)
越石伟度
秕糠翰墨。
如伐树而爱人。
似问鼎而在德刘琨越石中山太尉今见行书半纸具姓名五行)
敬思敬康
二孔殊芳。
思行则轻利峭峻。
类惊虬逸骏。
康草则古质郁纡。
如落翮摧枯(孔侃字敬思会稽大司农今见具姓名行书一纸七行孔瑜字敬康会稽人车骑将军今见具姓名一纸三行)
雍容士行。
季孟公旅。
肌骨閒媚。
精神慢举。
如辞山登朝。
混迹杂处陶侃士行秣陵侍中大将军今见带名正书一纸十行)
孝文刚断。
谨正援毫。
古虽拙利。
今称且高。
如贵冑之跃骏。
武贲之操刀熊远孝文豫章大将军长史今见具姓名正书启七纸)
思远则藁草悬解。
笔墨无在。
真率天然。
忘情罕逮。
犹偫雀之飞广厦。
小鱼之戏大海应詹思远汝南镇南大将军今见草表带名二纸共一十七行)
望之之草。
紧古而老。
落纸筋盘。
分行羽抱。
如充牣多士。
交连杂宝(卞壸字望之济阴人侍中骠骑大将军今见带名草书一纸共六行)
体大法殊。
实推世踰。
禀天然而自强。
乱帝札而见拘。
犹朝廷宿旧。
年德相趋刘超字世踰琅琊卫尉零陵忠侯今见带名正书一帖三行手笔与元帝相类自职居近密遂绝其与外人所交之书也)
叔文法钟。
纤薄精练。
用笔虽巧。
结字未善。
似渐陆之遵鸿。
等窥巢之乳燕(谢藻字叔文会稽人晋中书侍郎今见具姓名正书启两段合为一纸五行其半先在官半在外及得之勘合如一得新故异也)
博哉四庾。
茂矣六郗。
三谢之盛。
八王之奇。
至如强骨慢转。
逸足难追。
断蓬征。
垂。
任纵盘薄。
是称元规庾亮字元规颍川太尉今见草书五纸行帖共八行具姓名草书又一纵十一行)
遗古效钟。
叔豫高踪。
虽稳密而伤浮浅。
叶公之爱画龙庾怿字叔豫颍川卫将军今见正行书带名一纸四行)
积薪之美。
更览稚恭
名齐逸少
墨妙所宗。
善草则鹰搏隼击。
工正则剑锷刀锋。
愧时誉之未尽。
觉知音而罕逢。
其荒芜快利。
彦祖为容。
似较狡兔于大野。
任平坡之所从庾翼稚恭车骑将军今见草书四纸共二十六行具姓名正书一帖三行怿与并是亮弟庾准字彦祖子亮孙晋豫州刺史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凡八行)
道徽之丰茂宏丽。
下笔而刚决不滞。
挥翰墨而厚实深沈。
等渔父之乘流鼓枻。
高平奕叶。
盛德遗能。
方回重熙。
接翼嗣兴。
则章健草逸。
发骪廉棱。
若冰释泉涌。
云奔龙腾。
密壮奇姿。
抚迹重熙。
若投石拔距。
怒目扬眉。
景兴当年。
曷云世乏。
正草轻利。
脱略古法。
迹因心而谓何。
为吏士之所多。
惜森然之俊爽。
嗟蔑尔于中和。
处约道允
家之后俊。
狂草势而兄优。
谨正书而弟润。
俱始登于学次。
惭一亏于九仞郗鉴道徽高平人太宰今见草书三纸共十七行郗愔方回昙字重熙并子愔司空见章草书写父杂表一首四十三行草书八纸昙晋中郎将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四行郗超景兴子晋临海太守今见具姓名行草书共四纸郗俭之字处约太子率更令今见具姓名草书两纸郗恢道允镇军将军今见具姓名草书及行书共两纸处约道允并是昙子)
谢氏三昆。
尚草特峻。
犹注飞涧之瀑溜。
全牛之虚刃。
达士逸迹
乃推无奕
毫翰云为。
任兴所适。
能事雅量。
末归安石
至夫蕴虚静。
善草正。
方圆自穷。
礼法拘性。
犹恒德之仁智。
应物之龟镜。
恨其心惧景兴
书轻子敬。
塞盟津而捧土。
损智力有馀病谢尚仁祖陈郡散骑常侍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六行谢奕无奕镇西将军今见带名行书一纸六行谢安安石侍中太傅今见具姓名正书二纸三十行安得献之书时断作纸夹焉)
业盛琅琊
茂宏厥初。
众能之一。
乃草其书。
将以润色前范。
遗芳后车。
风棱载蓄。
高利有馀。
类贾勇之武士
等相惊之戏鱼。
子敬伦。
迹存目验。
以古窥今。
调涉浮艳。
尚期羽翼鸿渐。
兰香染。
与兄拓而弟真。
将奢也而宁俭。
绳绳宜尔。
杰出季炎。
露锋芒而豁怀。
傍礼乐而无检。
犹抟扶摇而坐致。
超峻极而非险王导茂宏琅琊丞相谥曰文献公今见具姓名草书两纸共六行王劭敬伦子晋车骑将军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六行兄即恬洽不见真迹洽子珉字季炎晋中书令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凡八行)
然则穷极奥旨。
逸少之始。
虎变而百兽跧。
风加而众草靡。
肯綮游刃。
神明合理。
虽兴酣兰亭
墨仰池水。
武未尽善。
韶乃尽美。
犹以为登泰山崇高
知偫阜之迤逦。
逮乎作程昭彰。
褒贬无方。
秾不短。
纤不长。
信古今之独立。
岂末学而能扬。
幼子子敬
创草破正。
雍容文经。
踊跃武定。
态遗妍而多状。
势由已而靡罄。
天假神凭。
造化莫竟。
象贤虽乏乎百中。
偏悟何惭乎圣。
斯二公者。
能知方祁氏之奚午。
天性近周家之文武。
诚一字而万殊。
且含规而孕矩。
然而真迹之称。
独标俣俣。
忘本任心。
余所不取。
何哉。
且得于书法。
失于背古。
是知难与之浑朴言。
可以为砻斲主矣王羲之逸少右军将军前后多见行草书唯正书世上稀绝幼子献之字子敬中书令今世上多见行书独步不可具举迹书之书称二王辄加真字馀虽超越者并通谓之绝迹盖俗学之意也)
温温伯舆
亦扇其风。
风流之表。
轩冕之中。
骨体慢正。
精彩冲融。
已高天然。
恨乏其功。
如承奕叶之贵冑。
备夙训之神童王廞伯舆即导孙荟子晋司徒左长史今见带名草书一纸七行)
粤若太原之英。
二子閒生。
仲祖元常之则。
怀祖通文献之情。
方言慕而我愧(言慕钟繇
叔文而彼荣(比叔文即谢藻)
习所通而不及言通王导
参放之而先鸣(参温放之
结束体正。
肆力专成。
犹栋梁富于合抱。
巧匠斲而未精(即王濛也)
高利迅薄。
连属欹倾。
犹鸟避罗而势侧。
泉激石而分横(即王述王濛仲祖太原金紫光禄大夫今见具姓名正书一纸二行王述怀祖太原尚书蓝田侯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三行)
若夫反古不忘。
吾推世康
似无逸少。
如禀元常
犹落太阶之蓂荚。
秘府之芸芳丁潭世康会稽人固孙弥子晋散骑常侍今见正草书各一纸共十行)
次道淳实。
寡于风彩。
自是雄姿。
翰墨具在。
如士大夫之京华游处。
参贵冑而肤质未改何充次道庐江庾亮侍中司空今见带名行书三行)
行仁靡杂。
唯钟是师。
悦端闲于高轨。
能终始于清规。
虽带偏薄。
亦能邻几。
若凤雏始备于五彩。
长松仅攀乎一枝刘讷字行仁琅琊散骑常侍今见康帝启四纸共有三十五行也)
真长则草含稚恭之厚爽。
正迩越石之羁束。
轻浮森峭。
秾媚藻缛。
落众木于秋杪
狎偫鸥于水曲刘炎真长沛郡丹阳尹今见具姓名行书及草各一帖共六行)
国明励躬。
钟氏馀风。
壮利纤薄。
守雌知雄。
如道门之子。
仙路时通张澄字国明吴郡人嘉之子晋光禄大夫今见咸康八年带名正书上成帝启一纸七行)
猗欤子成
徇迹过名。
正隶敦实。
稿草沈轻。
元常高风。
虽疏复呈。
犹不考击之钟鼓。
含律吕之音声刘璞子成南阳人晋光禄勋即得道南岳魏夫人之子夫人魏舒女父义河内修武今见具姓名行书及草两纸共二十行)
君祖驰驭。
艺忝令誉。
穷正验草。
而罕逮其能。
作伪乱真。
而未可为据。
正企钟而悠邈。
草师王而莫著。
与夫敬仁道偫王修江灌
或拔茅以连茹。
犹锐意鹏举
致身鹰翥张翼字君祖下邳东海太守穆帝右军手表帝自批后右军殆不能别久乃悟云小人几欲乱真今见具姓名正草书总三帖共十六行)
元子正草。
厚而不伦。
若遗翰墨。
犹带真淳。
似山林之乐道。
非玉帛之能亲桓温字元子谯国人彝子晋丞相大司马南郡宣武公今见其行草书带名四纸共三十行)
敬道耽玩。
锐思毫翰。
依凭右军
志在凌乱。
草狂逸而有度。
正疏涩而犹惮。
如浴鸟之畏人。
等惊波之泛岸(桓元字敬道温子义兴太守自署丞相僭号曰楚今见带名正行草书总十纸共六十行)
道偫闲慢。
气格自充。
始习新制。
全移古风。
伯舆之合极王廞
子敬之童蒙。
犹富礼乐之世冑。
备神彩于厥躬江灌字道偫陈留人侍中中护军今见带名行书一纸七行)
长茂草势。
既捷而疏。
慕王不及。
独断所如。
犹鸷鸟击搏而失中。
因蹭蹬于古墟沈嘉字长茂吴郡吴兴太守今见具姓名草书共三行)
元宝刚直。
两王之次。
骨正力全。
轨范宏丽。
凌突子敬
病于轻肆。
同变武而习文。
若访龙而获骥刘瑰之字元宝沛国御史中丞义城伯今见带名行书九行)
季舒纤劲。
循古有礼。
遇稀难评。
唯署一启刘廞季舒会稽人晋光禄大夫今见书名启一纸也)
顺阳笔精。
吾见元平。
近瞻元常
俯视国明张澄
利且掩薄。
能多似生。
如班输之运斧。
乏栋梁以经营范汪字元平顺阳人安北将军今见具姓名正书谢赐瓜启四行矣)
武子正笔。
颇全古质。
去凡忘情。
任朴不失。
犹高人之与释子。
志由道而秉律范宁武子汪子晋中书侍郎今见带名正书启三纸共二十一行)
长民则全效子敬
便于性分。
宏逸生于天机。
众妙总而独运。
凌所师而小薄。
壮若已而不紊。
犹豁其流而冰开。
殷其响而雷奋诸葛长民琅琊辅国将军宣城内史今见具姓名行书一纸六行)
道和闲雅。
离古蹑真。
慢正由德。
高踪绝尘。
昂藏博达之士。
謇谔朝廷之臣刘穆之道和东莞侍中司徒今见具姓名行书一纸六行)
放之率尔。
草健笔力。
岂忘保持。
足见准则。
犹片锦呈巧。
细流不极温放之太原人峤子晋黄门侍郎今见草书具姓名二行)
杨真人之正行。
兼淳熟而相成。
方圆自我。
结构遗名。
如舟楫之不系。
混宠辱以若惊(真人讳羲宏农人今见行书带名六行)
宋珽讹紧。
足光利用。
习古者或以为轻。
日新者必因而重。
犹朴散而分形器。
务成而立赋颂(宋珽广平相府参军今见行书具姓名凡四行)
宋武德舆。
法含古初。
见荅道和之启。
未披有位之书。
观其逸毫巨丽。
载兆虎变。
高躅莫究其涯。
雄风于焉已扇。
犹金玉矿璞。
包露贵贱刘裕德舆彭城人翘子晋太尉中书监封宋公后受禅称宋武帝今见带名批刘穆之启两纸共六行矣)
皇矣文帝
天知正隶。
举已达于纵横。
王媚于紧细献之
向精专而习熟。
几可与之兴替。
尚瞻击水之鹏抟。
且并闻天之鹤唳文帝讳义隆武帝第三子今见带名正行书两帖共七行杂批五处共有二十行也)
孝武武威戡难。
翰墨驰声。
虽禀训而已高。
恨一篑而未成。
徒忌人之贤已。
异及父之令名武帝书视文帝为未及)
与思话而雄强。
彦琳而愧耻萧思话孔琳之
若夷狄之佳丽。
慕颜容于桃李孝武帝讳骏休龙文帝第三子今见带名正书启十行又行书都四纸共十三行)
太宗徽音。
用壮之心。
遗弃鄙野。
不无高深。
快突俗工。
匠古邻今。
冠楂梨之下果。
怯鸾凤之珍禽明帝讳彧休炳孝武帝弟今见带名行书四纸并批杂启等共八行也)
南平休元
笔力自全。
幼齿结构。
老成天然。
比夫鸟在鷇。
龙潜泉。
符彩卓尔。
文词粲然南平王铄休元文帝第四子今见带名启正书两行)
休茂尚冲。
已工法则。
长于用笔结字。
短于精神骨力。
性灵可观。
运用未极。
犹凫雏鹄子。
初备羽翼海陵王休茂文帝第十四子今见正书带名启四行姚怀珍押尾)
后见三谢两张。
连辉并俊。
若夫小王风范。
骨秀灵运
快利不拘。
威仪或摈。
犹飞湍激矢。
电注雷震谢灵运陈郡宋侍中秘书监今见带名行书七行)
方明和。
稳媚且润。
如幽闲女德。
礼教士允谢方明陈郡惠连会稽太守今见带名正书签三行也)
茂度逸翰
景初清规。
或大言而峻薄景初文帝云臣恨二王不得臣之体)
或寡誉而拙奇王僧虔书用拙笔以自容)
并心轻两王
迹及宗师。
拟鹤鸣而子和。
殊鲤退而学诗张茂度吴郡人敞子会稽太守今见具姓名行草书两纸共十行张永景初茂度宋征西将军今见正行草书五纸共三十行矣)元则亲得法于子敬
虽时移而閒出。
手稽无方。
心敏奥术。
虚薄而不忘本分。
纵横而粗得师骨。
遇其合时。
髣髴唐突。
犹图骐骥而莫展。
塑真仙而非实。
尔后王羊谬同。
众靡馀风。
彦琳敬叔
允执厥中。
孔则愈于紧速。
病于乾偏。
超举之馀。
窥羊及肩。
犹蓬瀛心想。
濩武风传。
竞其丰利
又睹薄氏。
纤圆克成。
骨力犹稚。
精彩润密。
乃诚莫贰。
掩友凌师。
抑亦其次。
虽鍮无金价。
而珉实玉类羊欣敬元泰山人不疑子宋中散大夫与邱道护同授献之笔法今见正行草具姓名书二十馀纸凡六七卷所言王羊谬同谚云买王得羊不失所望言虚也孔琳之彦琳会稽宋太常卿今见具姓名正行书三纸共二十行薄绍之敬叔丹阳宋给事中与杨孔并师小王今见具姓名行书四纸共二十八行)
淮水茂族。
敬宏不坠。
胡朝馀风。
翰墨兼至。
既约古而任逸。
亦遗能而独驶。
犹创埏埴于昔人。
全朴略而成器(王敬宏琅琊人导孙桓元姊夫宋侍中左光禄大夫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四行也)
蔓衍枝派。
思元不忘。
稳厚而无法度。
淳和而蓄锋芒。
犹君子自适。
顺时行藏王思琅琊人宋南康太守今见具姓名行书三行)
颜氏儒门。
士逊墨妙。
大令典则。
中散气调。
薄首孔肩。
体格惟肖。
如惊弦履险。
避地膺峭颜竣士逊琅琊人延之子宋右将军东扬州刺史今见具姓名行书一纸五行言薄首孔肩献之羊欣绍之琳之)
桓公护之。
神凝笔迟。
富雅景。
士规
犹门寒道高
衣薜言诗(桓护之字彦宗洛阳宁朔将军今见具姓名行书一纸四行)
翩翩正祖。
恭已法则。
师资小王。
深入阃域。
安知逸气。
未详笔力。
犹骥异真龙。
紫非正色(骆字正祖丹阳钜野今见行书一纸五行有姚怀珍徐僧权等押尾)
思话绵密。
缓步娉婷。
任性工隶。
师羊过青。
似凫鸥雁鹜。
游戏沙汀萧思话陵人宋征西将军丹阳尹今见带名正书启两纸共十三行具姓名行书三行)
二王变古。
法有所属。
兢兢秀之。
敛翰谨束。
如仙童乐静。
不见可欲庞秀之江州刺史今见正书具姓名启一纸十行)
仲远循常。
由衷迩俗。
彦琳之墙仞。
茂度之轨躅张茂度
岂闻一而得三。
同出吴而入蜀巢尚之字仲远鲁国宁朔将军今见带名行书七行)
世期旁通。
崛强断利。
方回之章法郗愔
敬元之草意羊欣
匪庖丁之解牛。
同君子之不器裴松之世期河东宋散骑常侍大中大夫今见具姓名章草书慰劳文一卷二十四行)
长玉靡慢。
神闲态秾。
小王之伟质
明帝之高踪。
执德而风尘不杂。
发言而礼义攸从徐爰长玉琅琊人本名瑗避傅亮讳除玉宋大中大夫今见正书具姓名上明帝启一纸五行)
江侯僧安
健利而乾。
貌兼轻媚。
体出多端。
犹广庭之卉木。
小苑之峰峦(江僧安陈留人宋太子中庶子今见具姓名行书一纸八行)
道力草雄。
圆转不穷。
壮自躬之体格。
逸少之遗风。
犹立言而逍遥出世。
验迹乃夙夜在公贺道力会稽吴兴今见具姓名草书二纸共二十行)
齐高则文武英威。
时来运归。
挺生绍伯
墨妙翰飞。
观乎吐纳僧虔。
挤排子敬
昂藏郁拔。
胜草负正。
犹力稽牛刀。
水展龙性萧道成绍伯陵人永之子宋右仆射太尉封十郡为王及受禅即位称齐高帝今见具姓名行草书及杂批三十馀纸)
世祖宣远
象贤岂敢。
仰英规而无功。
超笔力而有胆。
莫顾程式。
率由胸襟。
能骋逸气。
未忘童心。
若横波束薪。
泛滥浅深武帝讳赜宣远高帝长子今见带名行草书及杂批等十馀纸)
子良则能知未善。
心远迹迩。
家风若遗。
古则翻鄙。
虽有力而无体。
将从真而自美。
犹土阶茅茨。
俭德之始竟陵王子良武帝子今见带名行书四行)
彦回无节。
笔翰亦尔。
快利不拘。
足用而已。
如拔枫柳。
抑亦梓褚渊彦回河南人宋末与高帝同掌枢密后齐台建以佐命功授司徒中书监今见具姓名草书二纸共一十三行)
蔚先忠良。
自我名扬
老成不亏。
和雅允臧。
若穷隐肥遁。
志傲侯王褚贲蔚先渊之子齐秘书监因父忧免职便不仕时人以为耻父失节于宋室遂尔屏居今见正书启具姓名一纸凡八行)
非礼不言。
从容始昌
如硕德君子。
道义难量。
而盛德有素。
笔精源长徐孝嗣始昌东海齐太尉尚书令今见正书启共二纸)
穆父子。
载茂馀芳。
僧虔则密致丰富。
得能失刚。
鼓怒骏爽。
阻圆任强。
然而神高气全。
耿介锋芒。
发卷伸纸。
满目辉光。
才行兼而双绝。
名实副而特彰。
如运筹决胜。
威震殊方。
伯宝次道
并资义训。
兄则杂太祖高帝而外兼。
禀家君于已分。
弟则纤薄无滞。
过庭益俊。
并能闲墨妙。
逸速毫奋。
比达士与君子。
人不知而不愠。
仲宝同夫季舒
署名莫窥墙仞王僧虔琅琊人昙首子齐尚书令穆公今见正书具姓名启二并行书共十五纸王慈伯宝王志次道僧虔子慈齐侍中冠军今见具姓名行书两纸共二十五行弟志齐侍中吏部尚书今见具姓名行书三帖共七行王俭仲宝僧绰子齐尚书令今见署名启行字而已与孔廞同廞字季舒
茂谦则壮而不密。
骋志恒俗。
轻师模。
任纵欲。
如勇夫格兽。
径越林麓刘撝茂谦彭城齐太子洗马御史中丞今见行书两纸共二十行)
宝光楷之。
同调合韵。
差池去就。
羽翮齐振。
依萧附王(道成僧虔
俱曰慕蔺。
论骨气而胡壮。
验精神而顾峻。
犹岸柳之先春。
得地连于河润顾宝光吴郡齐司徒左西掾今见具姓名行书两纸共二十行胡楷南昌齐度支尚书今见带名行书一纸八行)
希秀之迹。
敬叔之伦薄绍之
正则谨促有度。
草则拘检靡伸。
如俭德君子。
清朝士人徐希秀琅琊齐骁骑将军今见具姓名行书草书两纸共十二行)
思光逸才。
挥翰无滞。
超宝光之力。
从僧虔之制。
越恒规而涉往。
出众格而靡继。
如塞路蓬转。
摩霄鸢唳张融思光吴郡齐司徒左长史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九行)
梁则高祖叔达
恢宏厥躬。
泯规矩。
合童蒙。
文胜质而辞寡。
明察众而理穷。
犹巧匠琢玉。
心惬雕虫萧衍叔达陵人顺之子齐左仆射征东将军梁王及受禅即位称梁武帝今见带名行书及制草杂批等四十馀纸)
文摹钟。
不瑕有害。
景乔而含古萧子云
邵陵而去泰文帝讳纲字世缵武帝第三子今见带名正书启四纸并写禅师碑文六纸及行书四行)
世调则气吞元常
若置度内。
方之惠达萧特
旨趣犹昧。
擅时誉而徒高。
考遗踪而罕逮邵陵王纶字世调武帝第六子今见带名行书三纸)
孝元不拘。
快利睢盱。
习疏于一体。
加紧薄而小殊。
惟数君之翰墨。
(去声)天伦之友于。
皆可比殊芳。
鸿雁异躯孝元帝讳绎字世诚武帝第七子今见具姓名行书一十五行)
仲正则而壮。
赊而密。
婆娑蹒跚
绰约文质。
禀庭训而微过。
任天然而自逸。
若众山之连峰。
仙洞而不一萧确仲正纶子广州刺史永安侯今见具姓名行草书两纸一十五行)
景乔则润色钟门。
性情励已。
丰媚轻巧。
纤慢旖旎。
诗虽易其国风。
赐岂贤于夫子。
犹鸾窥镜而鼓翼。
虎不咥而履尾萧子云景乔陵人梁侍中国子祭酒今见正书具姓名启及临右军共三十行又见草书六十馀纸)
名劣笔健。
乃逢王克。
通流未精。
疏快不忒。
犹腐儒宿士。
运用自得(王克琅琊梁尚书仆射今见具姓名草书四行有胡昂印尾)
陆杲迅熟。
骋健遣能。
任纵便。
无风棱。
如郊坰羽猎。
䎀狨奔腾陆杲吴郡梁光禄大夫扬州大中正今见具姓名草书九行)
体杂闲利。
睹夫彦升
构牵掣而无法。
任胸怀而足凭。
犹注悬泉。
咽凝冰任昉彦升乐安人梁吏部侍郎掌著作今见具姓名草书五行)
茂远捷锐。
足以自给。
彦和连环。
迅不可及。
如过雨之奔檐霤。
飞燎之赫原隰傅昭茂远北地梁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贞子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一十一行朱彦和吴郡人中领军右仆射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十三行)
文海紧快。
势逸气高。
未忘俗格。
锐意操刀。
乐成名于朝野。
嗤遁迹于蓬蒿王籍文海琅琊僧虔左塘令今见具姓名草书凡八行)
季和慢速。
风规所属。
圆转颇通。
骨气未足殷钧季和陈郡梁国子祭酒今见行草书两帖共有一纸三行)
文矶纤润。
稳正利草。
软媚横流。
姿容美好。
若其抑阮褒殷。
庶几同尘。
似泉激溜于悬磴。
木垂条于晚春阮研字文矶陈留人交州刺史今见具姓名正行草书五十馀纸)
子深与惠达。
景乔之幼志。
俱亲拂毫。
同陪结字。
深正稳而寡力。
达草而丰意。
或比父而疏省。
或过师而巧媚。
谁与别其罗纨。
且欲同乎箧笥王褒子深琅琊人规子梁尚书仆射萧特字惠达子云子海盐今见正行草书具姓名共有二十六纸)
肩吾通塞。
并乏天性。
工归文华。
拙见草正。
徒闻师阮阮研
何至辽夐。
使铅刀之均锋。
称并利而则佞庾肩吾子慎新野梁度支尚书今见具姓名行书三纸)
通明高爽。
紧密自然。
捭阖宋文。
峻削阮研
载窥逸轨。
不让真仙。
犹龙髯鹤颈。
奋举云天(陶宏景字通明丹阳人隐居山林武帝追谥贞白先生今见具姓名正行书一十二行)
彦渊气懦。
任力或滞。
犹翮短风高。
升沈靡制江茜彦渊济阳梁吏部侍郎今见具姓名行书一纸三行)
宏让迅快。
放诞可观。
利疾速。
著轻乾。
若星居僻陋。
木蔓樛盘周宏汝南人宏正弟今见草书七行有胡昂押尾)
蠢蠢怀约。
任已作制。
若孤陋儒生。
辛勤一艺范怀约吴郡梁东宫侍书今见正书写正览一卷并具姓名行书一纸)
爰及陈氏。
霸先创业。
盘桓有威。
牢落无法。
等王师凭怒。
挫衄攻劫。
嗟文炀而不知。
徒染毫而败法陈霸先颍川人文赞子历梁司空丞相封为陈公后受禅即位称陈武帝今见批沈格启行书四行文帝讳茜子华武帝子见批陆琼启行书三行炀帝讳叔宝字元秀宣帝子今见带名行书一纸)
沈氏后德。
名标婺华
允光亲署。
独美可嘉。
如晚晴阵云。
傍日残霞炀帝后沈氏吴兴人君理之女今见署启一纸婺华后字)
叔齐郁然。
署押而已。
伯仁软慢。
尺牍近鄙。
钦荣之之劲举。
虽师心而入流。
高疏壮浪。
复睹伯谋
并如策马驰逐。
苇航泛浮新蔡叔齐字子萧炀帝弟官至侍中国子祭酒见署名书一纸庐陵王伯仁字寿之炀帝子官至光禄大夫武将军今见具姓名行书四行永阳王伯智字荣之庐陵王弟官至左翊将军今见带名行书七行桂阳王伯谋字深之永阳王弟官至丹阳尹今见带名行书五行)
智永智果
禅林笔精。
天机浅而恐泥。
志业高而克成。
或拘凝重。
萧索家声。
或利凡通。
周章擅名。
犹能作缁门之领袖
为当代之准绳。
并如君子励躬于有道。
高人保志而居贞会稽欣寺僧智永姓王氏右军孙今见具名真草千文数本并带名草书二纸僧智果会稽人带名草书一纸)
坡陁总持。
独步方外。
甘率性而众异。
非接武于兴会。
若时违隐沦。
卒不冠带江总总持济阳陈尚书令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三行)
孝穆鄙重。
刚毅任拙。
偏裨武夫。
胆勇智怯徐陵孝穆东海陈左仆射今见正书带名启一纸)
仲伦则快速无度。
驰突不疏。
尺题已终。
笔势仍馀。
似逸笼槛之众鸟。
恣飞鸣之所如沈君理仲伦吴兴陈尚书吏部郎中驸马都尉今见具姓名草书一纸)
德章率尔。
流浪急速。
骨气乍高。
风神入俗。
符纵志而失道。
等溃河与颠木袁宪德章陈郡陈右仆射今见具姓名草书两行有胡昂印尾)
快哉伯武
心空手敏。
古风若遗。
令范惟允。
如平郊逸骥。
晚景飞隼毛喜伯武荥阳陈吏部尚书今见具姓名草行书共有四纸)
翩翩济阳
茂世希祥
任朴无闻。
适俗不忘。
父轻而迅。
子凛而强蔡景历茂世济阳陈度支尚书今见具姓名行草书三纸子徵希祥陈中书令今见具姓名草书二纸)
接武随波。
雷同野王
如异硗肥之挺质。
之凌霜顾野王希冯陈黄门侍郎大著作今见具姓名草书二纸)
知道则疏弛慢。
无可取则。
削凡常。
病窒塞。
犹岸陆纵獭。
艰辛骋力伏知道昌平人陈镇北长史今见具姓名草书三纸)
含茂悠悠。
荐臻同德
迫时季而陵替。
俱道丧于翰墨。
徒麋鹿为后先。
非胜负可差忒谢嘏含茂陈郡陈中书令今见具姓名草书三纸)
贺氏曰朗。
虽非动人。
不事笔力。
犹阻学贫。
三者若宦游旅泊。
衣化风尘(贺朗会稽陈秘书监今见具姓名行书三纸)
文深孝逸
独慕前踪。
至师子敬。
如欲登龙。
有宋齐之面貌。
无孔薄之心胸赵文深天水人后周为书学博士书迹为时所重孝逸汤阴四门助教师右军逸效大令甚有功业当平梁之后王褒入国举朝贵冑皆师于唯此二人独负二王之法俱入隋临二王之迹人閒往往为宝耳)
萧条北齐
浩汗仲宝
劣充凡正。
备法紧草。
师右军
歘尔由道。
究千变而得一。
乘薄俗而居老。
如海岳高深。
青分孤岛(刘珉字仲宝彭城彦英子北齐三公郎中今见具姓名草书十二纸)
隋则元平嗣芳
讹熟名扬。
彦谦草力。
浮紧循常。
糟粕右军之化。
依稀夫子之墙。
皆如益星榆之众象。
无月桂之孤光(刘元平珉之子洁志高蹈隋赠贞范先生今见具姓名行书二纸房彦谦清河司隶刺史今见具姓名草书十纸)
昌衡跌宕。
率尔而作。
虽蔑法而或乖。
乃由衷而不怍。
野笋成竹。
长风陨箨卢昌衡子均范阳侍中司空道虔子均礼部侍郎太子左庶子今见具姓名行书二纸)
贞元十九年礼部策问进士五道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三
问。
汉廷董仲舒公孙宏对策。
言天人相与之际。
而施于教化。
元成匡衡之论。
明经宰相封侯。
皆本王道。
以及人事。
今虽以文以经。
贵禄学者。
而词绮靡于景物。
寖失古风
学因缘于记问。
宁穷典义。
说无师法。
经不明家。
有司之过。
敢不内讼。
思欲本司徒之三物。
乐正之四术。
不率教者。
屏之远方。
则名义益修。
风俗益厚。
程孝秀之本业。
参周汉之旧章。
虑难改作。
式伫嘉话。
事关理本。
必议上闻。
斯乃诚求。
诸生母忽。
问。
齐人之所以务于赋输。
用给公上。
其大抵馈军实奉边备而已。
今北方和亲。
亟通礼命。
南诏纳款。
屡献奇功。
而蠢兹西戎
尚有遗类。
犹调盛秋之戍。
颇动中之师。
思欲尽复河湟之地。
永销烽燧之警。
师息左次。
人无外徭。
酌古便今。
当有长策。
乃者戎人愿修前好。
因请其俘。
或曰彼实无厌。
绝之以固吾圉。
或曰姑示大信。
许之以靖吾人。
或曰归贵种以怀其心。
或曰夺长技以剪其翼。
当蕴较然之见。
备陈可举之方。
问。
祖宗昭穆。
王者之盛典。
明祀严禋。
有国之大事。
顷岁奉常上奏。
以献祖之位非正。
太祖之尊未申。
而公卿诸儒。
杂有其议。
皆以百代不迁。
宜居东向。
而献懿二主。
所归不同。
或曰藏于夹室。
或曰寘于别庙。
或曰祔于德明兴圣。
酌殷周之制。
或曰迁于园寝石室。
汉魏之仪。
而又有并居昭穆之列。
竟虚其位。
分飨禘祫之礼。
互处于西。
众议云云。
莫有所一。
至今留中未下。
诚圣意所重难也。
至当无二。
众君子辨之。
问。
人之生也。
禀五行之秀。
其化也。
顺一气之散。
而牛哀为兽。
杜宇为鸟。
赵王为苍犬。
夏鲧为黄熊。
傅岩之相为星。
圯桥之老为石。
变化纠纷。
其故何也。
夭寿贵贱。
赋命万殊。
骊山之儒。
长平之卒。
历阳之鱼鳖。
南阳之侯王。
岂禀数斯同。
复适然也。
众君子通性命之理。
究古今之学。
幽探造化。
伫所未闻。
问。
有司之求才。
与多士之求进。
其心不相远也。
诸生知之乎。
计偕者几乎五百。
籍奏者不逾二十。
盖二十五之一也。
诸生又知之乎。
雕龙之辨。
皆谓有馀。
灵蛇之珠。
无非在握。
射或失鹄。
瑜宁掩瑕。
虽泾渭终分。
而蓬麻未直。
匿名飞语。
诋訾云云。
诚无他肠。
时有谗口。
岂有司之道未至。
诸生之所习难化耶。
异时有司。
诸生之所履也。
复何如哉。
非有防川之心。
愿闻易地之说。
赵相公谢赐金石凌表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五
臣憬言。
伏奉恩敕。
赐臣金石凌并方及服法。
并金花银合一。
又赐臣苏膏方及眼赤有疮方。
方皇太子书者。
鸿私荣贶。
特发天心。
受恩拜赐。
惭怖交集。
中谢
臣闻台司之任。
茂遂偫生。
而摄卫乖宜。
自贻病疾。
理身未暇。
赋政何堪。
岂谓上简宸衷。
下矜贱质。
御方灵药。
稠謺宠光。
剂和至精。
减圣躬所服。
翰墨元妙。
降皇储之书。
仰光辉而陋目增明。
承渥泽而沉疴自愈。
致金石之固。
通性命之和。
保持诲谕。
曲尽慈旨。
蠲其烦滞。
授以康宁。
省已何功。
害盈知惧。
伏惟陛下宣布大和。
则时无疵疠。
懋建大中。
则物以阜安。
生及昌期。
自登寿域。
况臣劣薄。
待罪枢衡。
感平施而已深。
殊荣而难报。
虽阴阳不测。
犬马之疾顿瘳。
而日月无私。
萤烛之光何补。
生成覆载。
皆禀睿慈。
竭力致命。
岂申愚效。
无任感恩惶惧之至。
谨奉表陈谢以闻。
论书1118年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七、《栟榈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
持笔如驭将,柔顺从指者皆非良材,而狰狞纵逸者亦不可制。
要当兴伏抑按,每从人欲,而纸上戛戛,自有生意,然后为妙笔也。
近世人多作无骨字,盱睢侧媚,有乞怜之态,故其所用者皆无心冗毫也。
此笔才入手,则诸葛所制当为生硬矣。
不能用诸葛笔而欲作字,如项羽范增而欲取中原也,其可乎?
墨以黑为体,以光为神。
神采轻浮,不能深黑,譬如纨绮子弟。
浓字大画,黑而无光,亦一田舍翁耳。
眉山老仙谓陈瞻墨,潘生不逮。
何为者,敢冀潘耶?
此论未公,吾不凭也。
研不必甚佳者。
比尝见士人相矜曰:此端也,其色莹;
彼歙也,其文致。
不知文与色亦何与于墨乎?
皆好奇之过也。
大抵石在山者燥、在水者脆,脆者不能以制墨,而燥者又不行笔,二者胥失也。
去是二病,虽凤咮足矣,亦何必近舍皇甫湜哉!
张长史脱帽露顶,抵掌于八仙之中。
今物化数百年矣,每观其字,则恍然逸韵,犹在目前。
颜鲁公作字端严可畏,张之屋壁,奸人胆落,与长史无毫发相类,而史氏谓鲁公独传其法,何也?
盖字法三昧,当以神悟之。
既悟矣,如嗣宗老宿,或以棒,或以喝,或作老婆态,种种不等,要之皆西来意也。
本朝评书,以君谟为第一,信嘉祐之间可以魁也。
苏、黄继出,文妙天下,而书又能张其军,于君谟若无甚愧者。
君谟杜甫诗,无一字无来处,纵横上下,皆藏古意,学之力也。
苏、黄资质过人,笔力天出,其太白诗乎!
深得其趣者,自当见其优劣矣。
米芾楚狂者也。
作字清远,有晋、宋气,所恨者但能行书耳。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三者不可阙一也。
若用《春秋》之法责备贤者,则米芾在所惜也。
丹霞赜师学余书未半年,亦有可观者。
今来求益,吾术穷矣,姑使之择笔墨之精者以利其器,然后品藻古今能字者,以俾其自取耳。
赜勉之,风韵不凡,他日所学当有不止于书者,吾将并得而告也。
政和戊戌春栟榈邓肃朝阳堂书。
辨惑一 唐 · 李师政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七
有辨聪书生谓忠正君子曰。
盖闻释迦生于天竺
修多出自西胡。
名号无传于周孔。
功德靡称于典谟。
实远夷所尊敬。
中夏之师儒。
摄摩腾之入汉。
康僧会之游吴。
显舍利于南国。
起招提于东都。
自兹厥后。
乃尚浮图。
沙门盛洙泗之众。
精含丽王侯之居。
既营之于爽垲。
又资之以膏腴。
擢修幢而曜日。
拟甲第而当衢。
王公大人助之以金帛。
农商富族施之以田庐。
其福利之焉在。
何尊崇之有馀也。
未若销像而绝镌铸。
货泉可以无费。
毁经以禁缮写。
笔纸不为之贵。
废僧以从编户。
益黍稷之馀税。
坏塔以补不足。
广赈恤之仁惠。
欲诣阙而效愚忠。
上书而献斯计。
窃谓可以益国而利民矣。
吾子以为何如乎。
忠正君子曰。
是何言之过欤。
非忠孝之道也。
夫忠臣奉国
愿受福之无疆。
孝子安亲。
务防灾于未兆。
闻多福之因。
缘求之如不及。
睹速祸之萌。
柢避之若探汤
国重天地之祈。
祈于福也。
家避阴阳之忌。
忌于祸也。
福疑从取。
祸疑从去。
人之情也。
忠之道焉。
子乃去人之所谓福。
取人之所谓殃。
岂忠臣奉国之计。
非孝子安亲之方。
观匹夫之自爱。
尚不反医而违卜。
况忠臣之爱君。
如何劝殃而阻福乎。
何异采药物以荐君。
而取农岐之所忌。
求医术以奉亲。
而反和鹊之深致。
彼劝取忌而用毒。
良非慎重之至意。
施诸已而犹惧矣。
矧敢安于所天乎。
若夫废宗庙之粢盛。
供子孙之鱼肉。
毁蒸尝之黻冕。
充仆妾之衣服。
苟求惠下之恩。
崇安上之福。
恨养亲之费膳。
思废养以润屋。
如此者可谓忠乎。
可谓孝乎。
且夫周弃宏播殖之教。
遂配稷以长尊。
勾龙立水土之功。
亦为社而恒敬。
坊墉小益。
尚参八蜡之祭。
林泽微灵。
犹□一献之祀。
况夫三达无碍之智。
百神无以俦。
十方无等之尊。
千圣莫能匹。
万惑尽矣。
万德备矣。
梵天仰焉。
帝释师焉。
道济四生。
化通三界。
拔生死于轮回。
示涅槃之常乐
身光赫奕。
夺朗日之流晖。
形相端严。
具圣人之奇表。
微妙元通。
周孔未足拟议。
博施兼济。
尧舜其犹病诸。
等慈而无弃物。
可不谓之仁乎。
具智而有妙觉。
可不谓之圣乎。
体仁圣之德者。
岂为谲诳之哉。
静而思之。
蔑不信矣。
至如立寺功深于巨海。
度僧福重于高岳
法王之所明言。
开士之所笃信。
若兴之者增庆益国
不亦大乎。
敬之者生善利民。
不亦广乎。
或小损而大益。
岂非国之所宜崇乎。
或小益而大损。
岂非民之所当避乎。
法眼明了。
睹福报之无量。
金口信实。
咎因之不朽。
凡百士民。
皆非目见。
纵未能信其必尔。
亦何以知其不然哉。
冥昧不可以意决。
深远唯当以圣證。
岂不冀崇之福。
资于君父。
畏毁之累。
及于家国乎。
臣无斯慎于其君。
非忠臣也。
子无此虑于其亲。
非孝子也。
子欲苟遂娼嫉之褊心。
不宏忠慎之深虑。
阻祈福之大缘。
安上之善业。
乃取咎之道也。
岂尽忠之义哉。
余昔笃志于儒林。
又措心于文苑。
颇同吾子之言论。
良由闻法之迟晚。
赖指南以去惑。
幸失途之未远。
每省过而责躬。
则临餐而忘饭。
子若博考而深计。
亦将悔迷而知返矣。
窃闻有太史令傅君者。
又甚余曩日之惑焉。
内自省于昔迷。
则十同其五矣。
请辨傅君之惑言。
以释吾子之邪执。
傅谓佛法本出于西胡。
不应奉之于中国。
余昔同此惑焉。
今则悟其不然矣。
由余出自西戎
辅秦穆以开霸业。
日磾生于北狄。
汉武而除危害。
臣既有之。
师亦宜尔。
何必取其同俗。
而舍于异方乎。
师以道大为尊。
无论于彼此。
法以善高为胜。
不计于遐迩。
若夫尚仁为美。
去欲称高。
戒积恶之馀殃。
劝为善以邀福。
百家之所同。
七经无以易。
但褊浅而未深至。
龌龊而不周广
已及物。
孰与佛之宏乎。
其睹末知本。
孰与佛之远乎。
其劝善惩恶。
孰与佛之广乎。
其明空析有。
孰与佛之深乎。
由此观之。
其道妙矣。
圣人之德。
何以加焉。
岂得以生于异域而贱其道。
出于远方而弃其宝。
夫绝偫之骏。
非唯中邑之产。
旷世之珍。
不必诸华之物。
汉求西域之名马。
魏收南海之明珠。
贡犀象之牙角。
采翡翠之毛羽。
物生远域。
尚于此而为珍。
道出遐方。
独奈何而可弃。
若药物出于戎夷。
禁咒起于胡越。
苟可以蠲邪而去疾。
岂以远来而不用之哉。
夫灭三毒以證无为。
其蠲邪也大矣。
除八苦而致常乐
其去疾也深矣。
何得拘夷夏而计亲疏乎。
况百亿日月之下。
三千世界之内。
则中在于彼域。
不在于此方矣(右辨佛出西胡)
傅谓诗书所未言。
以为修多不足尚。
余昔同此惑焉。
今又悟其不然矣。
夫天文历象之秘奥。
地理山川之卓诡。
经脉孔穴之诊候。
针药符咒之方术。
诗书有所不载。
周孔未之明言。
然考之吉凶而有徵矣。
察其行用而多效矣。
且又周孔未言之物。
蠢蠢无穷。
诗书不载之法。
茫茫何限。
信乎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何得拘六经之局教。
而背三昧之通旨哉。
夫能事必兴于上古。
圣人开务于后世。
故栋宇易层巢之居。
文字代结绳之制。
饮血茹毛之馔。
则先用而未珍。
火化粒食之功。
虽后作而非弊。
彼用舍之先后。
非理教之蔽通。
岂得以诗书早播而特隆。
修多晚至而当替。
人有幼啖藜藿。
长饫粱肉。
少为布衣。
老遇侯服。
岂得以藜藿先获。
谓胜粱肉之味。
侯服晚遇。
不如布衣之贵乎。
万物有迁。
三宝常住。
寂然不动。
感而皆遇。
化身示隐显之迹。
法体绝兴亡之数。
非初诞于王宫。
不长逝于双树。
何得论生灭于赴感。
计修促于来去乎(右辨周孔不言)
傅氏誉老子而毁释迦
赞道书而非佛教。
余昔同此惑焉。
今又悟其不然也。
夫释老之为教。
体一而不二矣。
同蠲有欲之累。
俱显无为之宗。
老氏明而未融。
释典言臻其极。
道若果是。
佛固同是而无非。
佛若果非。
道亦可非而无是。
理非矛盾之异。
人怀向背之殊。
既同众狙之喜恕。
又似叶公之爱畏。
至如柱下道德之旨。
漆园内外之篇。
雅奥而难加。
清高而可尚。
窃常读之。
无间然矣。
岂以信奉释典而苟訾之哉。
抑又论之。
夫生死无穷之缘。
报应不朽之旨。
释氏之所创明。
黄老未之言及。
不知今之道书。
何因类于佛典。
论三世以劝戒。
出九流之轨躅。
若目睹而言之。
则同佛而等其照。
若耳闻而放之。
则师佛而遵其说。
同照则同不当非。
于师则师不可毁。
誉道而非佛。
何谬之甚哉(右辨毁佛誉道)
傅云佛是妖魅之气。
寺为淫邪之祀。
此其未思之言也。
妖唯作孽。
岂宏十善之化。
魅必凭邪。
宁兴八正之道。
妖犹畏狗。
魅亦惧猫。
何以降帝释之高心。
摧天魔之巨力。
又如图澄罗什之侣。
道安慧远之俦。
高德高名。
非狂非醉。
岂容舍爱辞荣。
求魑魅之邪道。
勤身苦节。
事魍魉之妖神。
又自昔东汉至我大唐
代代而荣妖言。
处处而断淫祀。
岂容舍其财力。
放其士民。
营魑魅之堂塔。
入魍魉之徒众。
又有宰辅冠盖。
人伦羽仪。
王导庾亮之徒。
戴逵许询之辈。
置情天人之际。
抗迹烟霞之表。
并禀教而归依。
皆厝心以崇信。
岂容尊妖奉魅以自屈乎。
良由睹妙知真使之然耳。
又傅氏之先毅字武仲
高才硕学。
世号通人
显宗之祥梦。
證金人之冥感。
释道东被。
有功焉。
窃揆傅令之才识。
未可齐于武仲也。
何为毁佛谤法。
与其先之反乎。
吴尚书令阚泽对吴主孙权曰。
孔老二家。
比方佛法。
优劣远矣。
何以言之。
孔老设教。
法天以制。
不敢违天。
诸佛说教。
诸天奉而行。
不敢违佛。
以此言之。
实非比对。
愚谓阚子斯论。
知优劣之一隅矣。
凡百君子。
可不思其言乎。
夫大士高僧
观于理也深矣。
明主贤臣。
谋于国也忠矣。
而历代宝之。
以为大训。
何哉。
知其穷理尽性。
道莫之加故也。
傅氏观不深于名僧。
思未精于前哲。
独师心而背法。
轻绝福而兴咎。
何其为国谋而不忠乎。
为身虑而不远乎。
大觉穷神而知化。
深劝思患而预防。
唯百龄之易尽。
嗟五福其难常。
命川流而电逝。
业地久而天长。
三涂极迍而杳杳。
四流无际而茫茫。
凭法舟而利济。
藉信翮以高翔。
宜转咎而为福。
何罔念而作狂也(右辨比佛妖魅)
傅云赵时梁时
皆有僧反。
况今天下僧尼二十万众。
此又不思之言也。
若以昔有反僧。
而废今之法众。
岂得以古有叛臣。
而弃今之多士。
邻有逆儿。
而逐已之顺子。
昔有乱民。
而不养今之黎庶乎。
夫普天之下。
出家之众。
非云集于一邑。
实星分于九土。
摄之以州县。
限之以关河。
无徵发之威权。
有宪章之禁约。
纵令五三凶险。
一二阐提。
既无缘以乌合。
亦何忧于蚁聚。
且又沙门入道。
岂怀亡命之谋。
女子出家。
宁求带钾之用。
何乃混计僧尼之数。
雷同枭獍之党。
构虚以乱真。
蔽善而称恶。
君子有三畏。
岂当如是乎。
夫青衿有罪。
非关尼父之失。
皂服为非。
岂是释尊之咎。
僧干朝宪。
尼犯俗刑。
譬诵律而穿窬。
如读礼而骄倨。
但以人禀顽嚚之性。
而不迁于善。
非是经开逆乱之源。
而令染于恶。
人不皆贤。
法实尽善。
何得因怒恶而及善。
以咎人而弃法。
夫口谈夷惠。
而身行桀蹠。
耳听诗礼。
而心存邪僻。
夏殷已降。
何代无之。
岂得怒蹠而尤夷惠。
疾邪而废诗礼。
然则人有可诛之罪。
法无可废之过。
但应禁非以宏法。
不可以人而贱道。
窃笃信于妙法。
不苟党于沙门
至于耘稊稗以殖嘉苗。
肃奸回以清大教。
所深愿矣(右辨昔有反僧)
傅云道人土枭驴骡四色。
皆是贪逆之恶种。
此又不思之言也。
夫以舍俗修道。
故称道人
学道离贪。
何名贪逆。
若云贪菩提道。
逆生死流。
则傅子兴言。
未达斯旨。
沙门之律行也。
行人所不能行。
止人所不能止。
具诸释典。
可得而究。
蠕动之物。
犹不加害。
况为枭獍之事乎。
嫁娶之礼。
尚舍不为。
况为禽兽之行乎。
何乃引离欲之上人。
匹聚麀之下物。
校有道之贤俊。
比无知之驴骡。
毁大慈之善众。
媲不祥之恶鸟。
谓道人为逆种。
以梵行比兽心。
害善一何甚乎。
反白为黑。
类如此乎(右辨比僧土枭)
余昔每引孝经之不毁伤。
以讥沙门之去须发。
谓其反先王之道。
夫忠孝之义。
今则悟其不然矣。
若夫事君亲而尽节。
虽杀身而称仁。
亏忠孝而偷存。
徒全肤而非义。
论美见危而致命。
礼防临难而苟免。
何得一槩而诃毁伤。
雷同而顾肤发。
割股纳肝。
伤则甚矣。
剃须落发。
毁乃微焉。
立忠不顾其命。
论者莫之咎。
求道不爱其毛。
何独以为过。
汤恤蒸民。
尚焚躯以祈泽。
墨敦兼爱。
欲摩足而至顶。
况夫上为君父。
深求福利。
须发之毁。
何足顾哉。
且夫圣人之教。
有殊途而同归。
君子之道。
或反经而合义。
泰伯其人也。
废在家之就养。
托采药而不归。
弃中国之服章。
依剪发以为饰。
反经悖礼。
莫甚于斯。
然而仲尼称之曰。
泰伯其谓至德矣。
其故何也。
虽迹背君亲。
而心忠于家国。
形亏百越。
而德全乎三让。
泰伯弃衣冠之制。
而无损于至德。
沙门舍搢绅之容。
亦何伤乎妙道。
虽易服改貌。
违臣子之常仪
而信道归心。
愿君亲之多福。
苦其身意。
修出家之众善。
遗其君父。
以历劫之深庆。
其为忠孝。
不亦多乎。
善沙门为不忠。
未之信矣(右辨讥毁须发)
傅又云。
西域胡人
因泥而生。
是以便事泥丸。
此又未思之言也。
夫崇立灵像。
模写尊形。
所用多涂。
非独泥丸。
或雕或铸。
则以铁木金铜。
图之绣之。
亦在丹青缣素。
复谓西域士女。
遍从此物而生乎。
且又中国之庙。
以木为主。
则为制礼君子。
皆从木而育邪。
亲不可忘。
故为之宗庙。
佛不可忘。
故立其形像。
以表罔极之心。
用伸如在之敬。
钦圣仰德。
何失之有哉。
夫以善为过者。
故亦以恶为功矣(右辨泥种事泥)
傅又云。
帝王无佛则国治年长。
有佛则政虐祚短。
此又未思之言也。
则谓能仁设教。
皆阐淫虐之风。
菩萨立言。
专宏桀纣之事。
以实论之。
殊不然矣。
夫殷丧大宝。
灾兴妲已之言。
周失诸侯。
祸由褒娰之笑。
三代之亡。
皆此物也。
三乘之教。
岂斯尚乎。
佛之为道。
慈悲喜护。
齐物我而等怨亲。
与安乐而救危苦。
古之所以得其民者。
佛既宏之矣。
民之所以逃其上者。
经甚戒之矣。
羲轩舜禹之德。
六度而包笼。
羿浞癸辛之咎。
总十恶以防禁。
向使桀宏少欲之教。
顺大慈之道。
伊吕无以用其谋。
汤武焉得行其讨。
可使鸣条免去国之祸。
牧野息倒戈之乱。
夏后从洛汭之歌。
楚子违乾溪之难。
然则释氏之化。
为益非小。
延福祚于无穷。
遏危亡于未兆。
傅谓有之为损。
无之为益。
是何言欤。
是何言欤。
佛何雠而诬之至此。
佛何所负而疾之若雠乎(右辨有佛政虐)
傅又云。
未有佛法之前。
人皆淳和。
世无篡逆。
此又未思之言也。
夫九黎乱德。
岂非无佛之年。
三苗逆命。
非当有法之后。
夏殷之季。
何有淳和。
春秋之时。
宁无篡逆。
寇贼奸宄。
作士命于皋繇。
猃狁孔炽。
薄伐劳于吉甫
而傅谓佛兴篡逆。
法败淳和。
专构虚言。
皆违实录。
一缕之盗。
佛犹戒之。
岂长篡逆之乱乎。
一言之竞。
佛亦防之。
何败淳和之道乎。
惟佛之为教也。
劝臣以忠。
劝子以孝。
劝国以治。
劝家以和。
宏善示天堂之乐。
惩非显地狱之苦。
不唯一字以为褒贬。
岂止五刑而作戒。
乃谓伤和而长乱。
不亦诬谤之甚哉。
亦何伤于佛日乎。
但自沦于苦海矣。
轻而不避。
良可悲夫。
于是书生心伏而色愧。
避席而谢曰。
仆以习俗生常。
违道自佚。
忽于所未究。
玩其所先迷。
背正法而异论。
受邪言以同失。
今闻佛智之元远
乃知释教之忠实。
豁然神悟而理摅。
足以荡逆而祛疾。
虽从邪于昔岁。
请归正于兹日。
谨诵来诫。
以为口实矣(右辨无佛民和
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808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佛法至于衡山津大师。始修起律教。由其坛场而出者。为得正法。其大弟子曰日悟和尚。尽得师之道。次补其处为浮图者宗。世家于零陵。蒋姓也。和尚心大而行密。体卑而道尊。以为由定发慧。必用毗尼为之室宇。遂执业于东林恩大师。究观秘义。乃归传教。不视文字。悬判深微。登坛莅事。度比邱众。凡岁千人者三十有七。而道不慁。以为去凡即圣。必以三昧为之轨道。遂服勤于紫霄远大师。修明要奥。得以观佛浩。入性海。洞开真源。道场专精。长跪右绕。不衡不倚。凡七日者百有二十。而志不衰。初开元中诏定制度。师乃居本郡龙兴寺肃宗制天下名山置大德七人。兹岳尤重。推择居首。师乃即崇岭。是作精室。辟林莽。刳岩峦。殿舍宏大。廊庑修直。不命而献力。不祈而荐货。凡南方人颛念佛三昧者。必由于是。命曰般舟台焉。和尚生十三年而始出家。又九年而受具戒。又十年而处坛场。又三十七年而当贞元二十年正月十七日。化于兹室。呜呼。无德而修。故念为实相。不取于法。故律为大乘。坏衣不饰。揣食不味。覆荐服役。凡出于生物者。摈而勿用。不自知其慈。摄取调御。凡归于正真者。动而成偫。不自知其教。万行方厉。一性恒如。寂用之涯。不可得也。有弟子曰景秀。嗣居法会。欲广其师之德。延于罔极。故申明陈辞。俾刊之兹碑。铭曰。
像教南被。及津而尊。
威仪有严。载辟其门。
吾师是嗣。增浚道源。
度众逾广。大明偫昏。
乃兴毗尼。微密是论。
八万总结。彰于一言。
声闻熙熙。遐迩来奔。
如木既拔。有植其根。
乃法般舟。奥妙斯存。
百亿冥会。观于化元。
同道祁祁。功庸以敦。
如水斯壅。流之无垠。
帝求人师。登我先觉。
赫矣明命。表兹灵岳
于彼南阜。斋宫爰作。
负揭致货。时靡要约。
袒奋程力。不呼而诺。
是刈是凿。既涂既斲。
层构孔硕。以延后学。
出不牛马。服不絮帛。
匪安其躬。亦菲其食。
勤而不劳。在用恒寂。
纵而不傲。在舍恒得。
洪融混合。孰究其迹。
懿兹遗光。式是嘉则。
容貌往矣。轨仪无极。
其徒追思。赓荐兹石。
南剑州州学造祭器记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三、《铁庵集》卷三二
后三代千馀岁,古礼废,文物不与耳目接。
后儒模仿其形制,图而出之,故器仅存。
太常故府之藏,非士庶所得见。
郡邑幸有社稷风雷之祀,临期灭裂,以吏从事,见者殆焉。
中春秋先圣丁祠先期之三日,蠲学馆,涤器具,罗而陈之堂上下,俾衿佩肄习。
士生千岁后,及识先王彝器者,独赖有此。
所在多袭聂氏《礼图》,安于陋而莫知其非,岂独延平哉?
朱文公绍熙申请之书所为作也。
屡请而后可,既攽而未遍,学者未之尽睹,长吏畴肯为意?
所谓仅存而犹及识者又未必中程否。
嘉定壬申三月晦,某来倚席,益深病之。
岁甲戌三衢侯应祖视郡事三日,既谒先圣,出示此书,则公之子司农丞所授也。
某捧归直庐,歛衽竦观,制度精密,气象淳古,则不接于耳目者已宛然在前,回视旧所藏器舛駮庞杂,无以议为。
亟请更之,得四十万金,按书制造。
如是而豆笾,如是而簠簋,为俎、为尊、为爵、为坫、为罍、为洗、为鼐、为登、为槃勺巾篚,大略已具。
先是得请于今庾使天台刘公允济未解郡绶日,捐金亦四十万,撤新殿宇,及是甫毕役,而器亦成,则乙亥二月丁前也。
行事礼文,前此循习,有畔于书者,据于是正,毋敢不如仪。
祭服书所不载,谨按《淳熙编类式》,敝者改,阙者补,金费前之半,又逾月成,而献官执事始备。
诸生喜甚,曰:「俎豆之事,吾尝闻之矣,盖而今而后得见之也」。
侯闻而语某曰:「器末也,后世视为古物,而想像其典刑。
自当时观之,俎豆直饮食具耳,夫子戏而陈之;
何谓军旅,诿以未学,而以是对。
则器用之末,而学寓焉,诸生其毋忽」!
某退而申语之:祭以教敬,器以藏礼,折旋进退之顷,名物度数之微,非直为是观美也。
目击先王之器,神驰古人之境,由粗达精,自微观妙,以此成德,以此通性命之理,侯之所谓学者其在是欤?
咸曰然。
抑犹有虑焉,爱羊所以爱礼,自不爱者而言,则岁两日用耳,已则又刍狗。
然则洗濯之不精,出入之不时,有转而不归者,往尚可鉴。
今幸渐备,而制作之功宜可久存,此固某所甚爱者。
然去是矣,有职于学者宜相与爱之俾勿坏。
若夫增益之,则在后之人。
水龙吟 三首 其二 李国用赴宗文山(伏以天门太白游咏之宗英继出铅山乃文公过化之地精舍爰兴阐教得人视今犹古恭惟国用山长李君瑞三秀威凤九苞人才如在冶之金陶镕有待经籍譬行天之日垂示益明神悟正传力排异说往应鳣堂之瑞将弘鹿洞之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世幸逢于一统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化大洽于群心遂赋水龙之吟用祝溟鹏之举) 元末明初 · 陶安
 押词韵第十一部
碧天双岫门开,澄澜幽竹环仙境。
长庚孕秀,明河借润,孤蟾争炯。
叠嶂楼前,桐君山下,几年驰骋。
说芹池雨化,杏坛春满,缃卷富、青衿整。

桑柘鹅湖佳景。
对清樽、且忘毡冷。
紫阳罄欬,春雷响震,秋虫声静。
老屋无尘,短檠听雪,寒炉烹茗。
看回头、捧得诏黄香墨,出中书省
朝议大夫致仕石君墓碣铭绍圣元年十二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五、《苏魏公文集》卷五五
朝议大夫致仕新昌石君,讳牧之字圣咨
庆历二年进士,予同年生也。
姿韵沈雅,志操高远。
幼无它好,惟读书是嗜。
未冠,从乡举,籍籍场屋间,宿儒父兄行皆器重推先之。
二十七登科,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以便亲,就下补杭州新城
台州天台
自初任已有能名,于时故相王荆公鄞县枢直陈公襄仙居号「江东三贤宰」。
满岁,用荐格改著作佐郎,九迁至朝议
比岁课者三遇皇祐明堂,嘉祐治平元丰登极,霈恩者四见。
保甲括牧地,有劳减年者再。
凡知江宁盐城雍丘三县,通判温、湖、舒、建四州。
江宁、温、湖以别荐,服丧避亲,不赴建安,以亲疾请侍养,不待满罢去。
入朝为越王宫太学教授,监在京曲院,其盐城雍丘邸用近臣别荐,最后朝选知温州
所至治迹见纪。
初,馀杭发十县官部丁夫治浙江堤岸,未几,秋潮𠻳齧堤坏,独新城所治无患,太守方公偕嘉之,为言于朝。
增广天台县学,择乡先生居师授之任,以延俊造,县事间则亲为讲说。
远近向慕,负笈而至者若王景山、余京、方援、伍原辈,同时出黉下,后皆为闻人。
陈公尝为文以纪其事。
先是,邑有母告子不禀教令者,讯之,无大故。
乃呼之前,喻以子事父母之道,丁宁训教,使急归奉养。
后二十年,行李过其境上,母子泣拜马首曰:「无状子自蒙教戒,感惧惕厉,遂为善良」。
闻者以为近古循吏之政。
盐城海寇惊挠乡聚,州使督迫追捕,符移狎至,初不为动。
徐料村社义户,得勇悍敢前者千馀,命军校部勒教以兵仗,寇闻,鼠伏鸟散。
熙宁初,颁常平发歛暨役人免募法,州县急于期会,因致烦扰。
诏遣侯叔献察访雍丘,询之父老,咸曰:「编户但知变法,而不知变法之扰」。
叔献以闻,朝廷方议褒擢,后使者以为推行未尽而止,然犹被保甲牧地之赏。
始莅永嘉,病火政素怠,飓风至则焮焰绵亘,奸人利救焚𣤸敚,吏恬不怪,寖以成弊。
因举行火保之令,预为约束使知,有犯联坐。
一日火作,亲率部伍,视畚挶绠缶之,不悉力者收之,馀悉竞前,俄顷而扑灭,自是其弊遂革。
又患州境近盐,盐禁益密,黥隶相望,而犯者不少衰止,岁课亏损,责及郡官。
于是为设方略,急监临而宽捕吏,限以煮海之数,每亭灶启闭,牢盆出纳,须监官与捕吏亲临,铢两不入私门,贾贩既无所得,不数月,刑省而课羡。
州郭有通衢,名五马,阂塞不通人行久矣,问吏属,则曰:「俗传辟之利举子而不利长人」。
乃诋曰:「有是乎」!
立命撤屋开路,自尔通衢不绝,后累有登科者,温人至今德之。
久之,治办益无事,间或会宾僚追文酒之乐,继以酬唱篇咏,不日盈编轴。
好事者集成二十卷,目曰《永嘉唱和》云。
罢郡时年才六十六,遂有归休之志,上封告老,以本官致仕。
圣咨早厉士节,出处进退,不蕲茍得。
晚年通性命之理,视死生穷达为一致,故淡于荣利。
精力方强,遽知止足,还乡里,即祖居为宴坐之地。
是时昆弟罢郡退居数人,相与游息山水间,友于群从,超然有适,如是三年。
而绝州县省谒十年,而废宴会、撤笔砚十三年,年七十九矣。
尽屏去服玩,青编黄卷亦不复问览,居常默坐,世累都遣。
一日盥沐,更衣就寝,无一语,嗒然而逝。
虽脱屣蝉蜕,无易于此。
时元祐八年冬十一月十三日也。
有遗书一编,疏五十馀事。
处理家政,至于厥歛之具、丧葬之节、宾客之礼、子孙之戒,纤悉无遗者。
门人叶经叙其始末为《往生录》。
呜呼!
达生悟理,神识不昧,泰豫若是,岂力学行己自我得之者耶?
其性质纯茂,孝友忠实,虽勉励敦修之有素,抑所禀赋之本厚耶?
故嘉言美行,为人称道者多矣
少时常贽所为歌诗于范文正公,公谓其《孤雁》、《晚望》二篇有古人风。
后以《时政十事》上韩魏公,如钱币盐法之类,皆见施行。
天台日,太守元章简公待以僚友,常曰:「如公文雅,县令淹才,烦碎之务,委之佐尉可也」。
赵清献公归老过温,其子屼方为倅贰,公每戒之曰「善事石君」。
宣献公、杜正献公常以在朝不及荐用为恨。
观当时名公贤卿许与之言,则人材可知也。
其著于笔札则有《易论》、《解经训传》、杂文、歌诗总七十卷藏于家。
见其书则学术可知也。
寿昌县君王氏,尚书屯田员外郎贲之女。
子男子五:常州晋陵尉景雩早卒,进士需,明州奉化尉景零,天台雯,乡贡进士震。
女子七,苏州长州叶庭实、泽州陵川王庆叟、南剑州将乐县令江汝言、进士张褫、马景文、李景常、虞,皆其婿也。
诸子世学,需就养不仕,雯践父官。
诸婿业官乡举有闻。
孙二十五人,曾孙七人。
雯等奉治命,以绍圣元年十二月某日葬于县之九岩山某原。
冢茔封域,悉如遗书平日经画之旨。
雯自越千里之润,袖书与祠部君所述《行录》见抵,且扳先君同榜之契,丐文以表墓隧。
时予方有家故,未遑属稿。
中岁再至,请益悫。
每念平昔与圣咨游甚久,又尝论天下士族,知新昌之世,且嘉孝嗣往复之勤,思尽述终之志,可无纪乎。
案石氏系出青社,唐季初,祖某避地徙,因家新昌
曾祖延俸,仕钱氏为某官,祖渥隐晦不仕,父待用赠金紫光禄大夫
祖孙居越数世百馀年,遘圣代右文,得以诗书教其子弟。
天圣中,世父待举始擢进士第,官至秘书丞
自是登科者常不绝。
庆历榜同时昆弟三人在选中,而居显仕者相踵,枝叶繁衍,从进士者又倍于向时。
呜呼,盛矣!
故悉书之,又系以碣铭云:
学充乎中,行著乎外。
其有云为,名称必大。
在己所安,存亡进退。
及物之利,中和惠爱。
仕而知止,终远辱殆。
没不怛化,游神定泰。
呜呼圣咨,考履无悔。
善生安死,令名如在。
答陈柅书1045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三、《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七、《圣宋文选》卷一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某启:伏蒙不遗不肖,而身辱先之,示之文章,使得窥究其所蕴,又取某所以应见问者,序而存之,以宠其行。
足下之赐过矣,不敢当也。
某懦陋浅薄,学未成而仕,其言行往往背戾于圣人之道,摈而后复者,非一事也。
度尚不足与庸人为师,况如足下之材良俊明,安能一有所补邪?
虽然,足下过听,所序而存者,或非某所闻于师友之本指也,则义不得默而已。
庄生之书,其通性命之分,而不以死生祸福累其心,此其近圣人也。
自非明智不能及此。
明智矣,读圣人之说,亦足以及此。
不足以及此,而陷溺于周之说,则其为乱大矣。
墨翟非亢然诋圣人而立其说于世,盖学圣人之道而失之耳。
虽周亦然。
韩氏作《读墨》,而又谓子夏之后,流而为庄周,则庄、墨皆学圣人而失其源者也。
老、庄之书具在,其说未尝及神仙。
葛洪为二人作传以为仙。
而足下谓老、庄潜心于神仙,疑非老、庄之实,故尝为足下道此。
老、庄虽不及神仙,而其说亦不皆合于经,盖有志于道者
圣人之说,博大而闳深,要当不遗馀力以求之。
是二书虽欲读,抑有所不暇。
某之所闻如此,其离合于道,惟足下自择之
回心游刘躔甫生日启咸淳二年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九、《鬳斋续集》卷一五
老吾之老,谁此日之肯来;
诗人之诗,后数朝而犹至。
情知好我,愧曷酬君。
伏惟某人,超然心游,久矣神悟
鄙夷场屋,耻为俗下之文;
笑傲烟霞,真得吟中之趣。
贻半山之绝句,问少陵之残年。
与鬼歌之,徒有叹辛齑之妙;
去人远矣,何由致汤饼之招。
干禄字书记绍兴十二年八月 南宋 · 勾咏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九五、《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九、民国《三台县志》卷二一
柳公权穆宗用笔法曰:「心正则笔正」。
是言也,虽公权时以笔谏,然论书法,理固如是。
余观颜鲁公笔迹,乃知公权之言不妄。
鲁公忠正人也,功名事业列于国史,其全德伟行,英风义烈,贯映千古。
文学之外,尤工隶书,大小二体,笔力遒劲,如服介胄,如冠獬豸,凛凛乎若诮卢杞而咤希烈,有不可犯之势。
盖其心术所寓,诚可畏而仰之。
往由左宦,临牧吴兴,暇隙书《干禄》字样,镌刻于石,传示后生。
然石刻在刺史宅东厅院,传之惟艰,故世罕得善本,而蜀士大夫所见惟板刻,尤鲜得其真。
府尹龙阁宇文公比刺湖州,得鲁公所书与杨汉公所摹二本,特为精详。
公深喜鲁公书,于《干禄》字样尤致意焉。
非独爱其字样,而且爱其书法之工;
非止爱其书法,而又爱其心术之正。
惟爱之笃,故惜其久而沦废,于是俾以杨、蜀二本参校,若颜书之刓缺者,以二本补焉,不可推究者阙之,令通颜书之士摹勒刊石于泮,使学者矜式,且欲所传之广。
噫!
鲁公所书,实大历九年
大历开成,仅踰甲子,石已刓缺,侄颙欲移他石,不果。
刺史杨汉公摹勒,成颙志,时开成四祀也。
开成历五季迄皇朝,距今凡五甲子,汉公传本亦寖磨灭,鲁公真迹所有才十四五尔。
矧公去郡,今复几载,其石存亡不可知。
幸而存焉,无好古博雅君子宝而护之,且有风雨摧剥之虞,则彼笔踪或未可保。
今公再传兹石,虽谓摹刻失真,然梗概犹在,学者意解神悟,尚庶几得髣髴于斯,抑自公始也。
绍兴壬戌八月既望,梓学教授成都勾咏记。
回中王母祠 明 · 陈诚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陈竹山先生文集内篇卷二
回中高处有楼台,问道当年阿母来。
青鸟传书知几度,蟠桃结实已三回。
瑶池岁久成尘梦,金殿春深长碧苔。
不是武皇神悟早,还教方士觅蓬莱。
陈君墓志铭1189年6月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九八、《水心文集》卷一三、《隐居通议》卷一七、《永乐大典》卷三一五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
平阳陈岩字仲石,自其成童,智之所开,师友问学而已。
年进志立,习通性明,服所知于家而宗族慕焉,信所行于里而乡党宾焉,意愈高,力愈下。
督责其身,不使一日纵于慢游也;
奉持其心,不使一思虑杂于邪妄也;
训于经,讲于礼者,必欲周于事,达于物,不计事之异同,时之先后也。
其可见者若此。
呜呼也!
父之钜子,弟之任兄,师之传人,出而从宦,国之修士也夫!
如木升而为材可抡,如玉琢而为器可缫藉也夫!
不幸年三十有五。
淳熙十五年十二月四日卒。
明年三月,葬于安仁
其弟崇致其父及师之请曰:「愿有铭」。
夫悲哀其志意之不及于成就,此师友之所以为君痛也!
道丧久矣,士不修其实职,而皆以必用为贵,偶不获用为憾,志意之卓,祗重累焉。
三代之时,道尝行矣。
彼家淑其道,人有其善,孰从而尽用之!
然则寿夭一也,用舍一也,君之自得以正其命,宜有人之所不及知者。
铭曰:
恤尔妇,抚尔子,父母之力止矣。
止而弗止,斯石纪之。
画菜四幅为冼罗江卿题 其一 芥菜 明 · 钟芳
五言绝句 押虞韵
雪重玻璃捲,苍然色不渝。
苦辛通性窍,登荐后甘腴。